籃子的變化

籃子的變化 

江陰市周莊實驗國小西區 六4班 陸聰嘉

我生長新年代,並不了解改革開放前和祖國解放前的世界,問爸媽以前的事情,我感覺就像天方夜譚!今天是我的生日,奶奶帶我去買菜,要是以前奶奶肯定是大袋小袋撿了一大堆,而現在有了‘限塑令’,那該怎么辦?想來想去,沒什麼東西裝菜,這使我頭疼,終於,奶奶想起我家小倉庫里的籃子,一隻破的,一隻舊的,一隻新的。

破籃子,舊籃子在我家中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這會兒躺在雜物間安享晚年。破籃子的歷史悠久:竹篾編成的,又粗又笨。聽奶奶說:三十年前,它可委屈了,奶奶每天帶它上街買菜,卻常常空手而歸,因為那時還沒菜場小販子,農民是在居民門口流動賣菜的,那時候種菜的並不多,稍微遲一點就會空手回家。特別是買肉的,還要憑票供應。天灰濛濛的,奶奶打著哈欠,揉著朦朧的睡眼來到了食品站門口,門還沒開,可那兒已經是一條“長龍”了。往往長時間站著,雙腿凍得瑟瑟發抖,等輪到奶奶,肉沒了。沒一點收穫,奶奶只好失望而歸。隨著時間的流逝,籃子的篾也變黑了,奶奶把籃子放在了雜物間的牆角邊了,積滿了灰塵。

舊籃子倒挺結實,個兒大大的,有點傻乎乎的樣,俗稱“江北籃子”。奶奶講:這隻籃子發揮的作用大。在十幾年前,它的運氣可比以前的籃子好。奶奶提著它去買菜,都裝得滿滿的,青菜,蘿蔔,豆腐,魚,肉……讓人感覺到一種滿足的樂趣,興奮。

後來,我們家又有了一個新籃子,細篾編成的,精緻小巧,奶奶專挑精細的菜裝。提著菜籃子走過親戚朋友家前,個個議論紛紛,疑惑不解,滿口問:“這籃子這么小,夠裝吃的菜嗎?”奶奶笑著回答:“現在啊,吃菜要講究營養、講究精細了!大魚,大肉 ,我的孫子多吃膩了呀!硬塞給他都不要了!”

破籃子是空的,舊籃子是滿的,新籃子裝滿了高檔的精品。一滴水能照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小小的籃子難道不能反映出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嗎?

祖國解放60年,改革開放30多年,祖國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證實了中國騰飛的現實,這正是因為有了黨的正確領導呀!黨給我們帶來了好日子。幾十年的變化真大呀!

指導老師:朱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