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天一考到小顧講壇

從暑假到現在,兒子小顧和我一直遵循“每天一考”的新約定。考試的內容非常廣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均有涉及。小顧在自然科學及動、植物方面頗有研究,閱讀的書目除小說以外以此類為主,且樂此不疲,他考我的內容多出於此。小顧對歷史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考他的內容多是歷史問題。這個考試有獎有懲:答對的一方可以向出題的一方提一個願望,當然了,這個願望要合情合理,要在現實的物質條件下能夠輕鬆實現才可以。

為了激勵小顧的學習積極性,我一開始出的題都非常簡單,而他出的題都挺偏僻的,所以,很快小顧就積累了十幾個願望,並通過“花費”願望買到了自己喜歡的糖果和玩具。小顧的每一個願望都會考慮良久才去實現,因為得之不易,所以分外珍惜,而且對每天一考分外期待。後來,我越來越找不出題目來出。出題並不容易,太難了,答題者根本不知道就會不感興趣,而太簡單了又失去了出題的意義。

為了出好題,我開始大量看書,當然我看的是小顧不喜歡的歷史。小顧亦然,他還把自己看的書隱藏起來,唯恐我找到答案。唐朝的歷史最有意思,於是,接連幾天我都出了唐朝的題目:“貞觀之治”說的是哪個朝代哪位皇帝的事情?“安史之亂”中的“安”和“史”分別指的是誰?他被難住了,後來老顧出面說情,我才允許他查資料。小顧得此好訊息後樂不可支地去書櫃選書,很自然摸到那本我特意為他準備的《經典歷史故事》。找到答案後,他還發揮自己特別擅長講故事的特長,將唐朝那段歷史講得精彩異常。小顧講得眉飛色舞,我很誇張地說他可以上百家講壇了,比南京大學副教授邐波講得還好,那神采直追講《三字經》的錢文忠教授。受到表揚的小顧興奮得臉都紅了,於是我們商定他每天開講一章,當然了,我要付給辛苦講課的小顧工資。因為經常看百家講壇的緣故,小顧在講歷史的時候特別注重語氣和姿勢,有時候還會臨場發揮一下,用一些時尚的現代詞語詮釋古代的故事。在講南北朝時期著名科學家祖沖之的時候,我會特意問他祖沖之將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後第幾位,並和他一起背下這幾個數字。像這樣的重點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每一章節里都有,為加深印像我會想盡辦法讓他多重複幾遍,作為講師的小顧對於學生的發問總是非常認真地給予回答。

讀史可以明是非,和小顧一起學歷史,其樂無窮。小顧說歷史故事跟小說一樣精彩,講課之餘還會對一些歷史事件給予評價,常常為一些歷史人物的不幸長吁短嘆。雖然他的評價很有些孩子氣,但道理基本上是正確的。這個時候我會表現得非常開心,自然不會吝嗇讚美的語言,他也為自己能夠說出一些同齡人說不出來的深沉的語言而自豪。

孩子特別喜歡炫耀,喜歡把自己所學的東西與人分享。所以,我們的每天一考演化為小顧講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小顧對自己講師的身份非常在意,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只要有空就會給我講上一段。不管多忙多累,我都會興致勃勃地聽他講完,如果我的臉上出現倦怠,他會明顯地感覺到,會強調要我認真地聽。問他為什麼,他說:“我講得這么辛苦,你如果不認真聽,我會很傷心的。”我笑著點點頭,不必說什麼了,相信他也一定會懂得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是多么重要。

對於孩子,身教重於言教,有時候會慚愧於自己知識的貧乏,但幸好有了小顧的激勵我沒有放棄學習,能夠和他一起學習成長,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