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我上課

課堂教學改革,我相信很多學校都在進行著,很多學生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經歷和體驗。但是我相信恐怕很多人都不會有我這樣的經歷——走上講台,給全班同學上課。現在回憶起那次上課的經過,我還是那樣的激動,心潮澎湃。

那是在四月份的一天,徐老師在講完第11課後,宣布了一個讓我們既激動又緊張的訊息:“我們實行三三制課堂改革快一年了,中國現代史部分也快學完了,後面幾課的內容不多,也比較簡單明了,有沒有同學願意來試試當老師呀?”因為我是班上的歷史課代表,同學們聽完,都把目光投向了我。而徐老師也是那樣充滿期待地看著我。

怎么辦?是退縮?還是大膽地去試試?我在心裡鬥爭了半天,一咬牙,站起來說:“徐老師,我來試試吧。”徐老師笑了,溫和地說:“別怕,有我做你的堅強後盾,你一定可以!”

我要講的是《12課 香港澳門的回歸》。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事實,重點和難點是“一國兩制”。為了查找關於香港澳門回歸的資料,我去徐老師那裡借來了教學參考書,上網路查看了很多老師講這節課的視頻。慢慢的我在心中有了大概的框架和提綱。經過一次次的修改,我終於編寫好教案。當我又一次到了徐老師那裡,向她講述了我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我的課堂教學流程。她肯定了我的構想,並且幫助我設計了一些小活動,完善了一些內容。最後,她拍著我的肩膀說:“你真的很了不起,你一定會把課上好的!”

時間越來越近了,有很多同學過來問我這節課準備的怎樣了,我鎮定的回答:“到時候就知道了。你們如果夠意思,就趕快去做好預習。”這樣回答是為了給這節課添加一些神秘感,讓他們也充滿期待。

時間到了,上課鈴響了。徐老師早早地就來到教室,她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今天是王老師給我們上課,請大家掌聲歡迎。”就這樣,在同學們的掌聲中我走上了講台。說實在的,過去課堂展示評講、課堂表演時我登台的次數也不少,可是如今回憶起來最難忘的感受還是緊張。那一刻我的臉上寫滿了緊張,由蒼白到臉紅再到冒冷汗,站在講台上的每一分鐘都是那樣的漫長。“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突然,歌聲在我耳邊響起來,在教室里飄蕩。(事後我才知道是徐老師按照我的設計,幫我開的錄音機)熟悉的歌聲讓我平靜下來,我順著歌聲開始了這節課:“同學們,你們熟悉這首歌嗎?你知道歌里所說的媽港是哪裡嗎?”香港回歸的內容比較簡單,同學們很快就掌握了。“那么誰能說說香港問題的由來嗎?”同學們基本上都知道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就紛紛舉手發言。“老師,我有個疑問。記得在《南京條約》里,割讓的是香港島,而不是香港呀?能給我們解釋解釋嗎?”這是李陽在向我發難(因為我們一直是學習上的競爭對手),不過這個問題還真的把我難住了(因為我忽略了,課前沒有準備)我求助地把目光投向在同學中就座的徐老師。她真的很機靈,一看我為難,就舉起了手。“那么就請徐同學回答一下。”我順勢把徐老師請上了講台。

有了這樣的配合,我更加不緊張了。關於澳門回歸部分講的是十分順利,看來同學們的課前預習做的真不錯。我是把“一國兩制”放到總結完香港澳門回歸的原因的後面講的。““一國兩制”是誰在什麼時期提出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在同學們回答完問題後,我又看到徐老師舉起了。“徐同學,你有什麼問題嗎?”徐老師站起來回答道:“老師,我想知道一國中的“國”指的是哪個國家?兩制中的“制”指的又是什麼制度?”同學們都急了,紛紛回答說一國不就是中國嗎?兩制不就是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嗎?“那么,這箇中國具體指的是哪?兩種社會制度的實行有地域限制沒有?”噢,原來徐老師是讓我們記清楚,正確理解一國兩制呀。

最後,在活動與探究部分,我讓同學們總結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同學們都在書上找到了,爭著搶答。在同學們回答後徐老師又一次舉起了手。我把她請上講台後,她說:“老師,同學們,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祖國是媽媽,香港澳門台灣是離開媽媽的孩子,那么港澳回歸的歷史意義就可以分成對媽媽(也就是中國)的影響,對已經回家的孩子(也就是港澳)的影響,以及對還沒有回家的孩子(也就是台灣)的影響。”她這一說,我們把港澳回歸的歷史意義拓展了,並且特別好記。

下課後,我問了好多同學對這節課的感受,他們說太有意思了。他們很喜歡這種同學上課的形式,他們也要積極嘗試走上講台,過一次當老師的癮。(後來,我們班真的相繼有5位同學走上講台,他們講課的水平一個比一個高。)

反思自己當老師講課的經歷,真是難忘!我覺得我很有成就感,越來越喜歡歷史課了,總是盼望歷史課的到來。“我當老師來上課”的上課方式,讓我更加增添了自信心,培養了我的責任意識以及對學習的主動性。

我喜歡這樣的上課模式。我想大聲地對每位老師說:相信我吧!我會給你們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