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傾聽

我們現在上的是寫作課。我總是把作文和做人放在一起來講的。不管是上課寫作,還是做人做事,我們都要“學會傾聽”。

從做人的角度來看,專注地傾聽別人說話,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是一種涵養。現在許多人都比較喜歡說話,有些是出於表達意見,有些是出於傾訴情懷,有些是出於探討問題,有些是出於分享快樂……不管是哪一種,你認真傾聽,都會讓對方心存好感,甚至感激。其實,從功利的角度來看,說話,是拿自己的東西出來與人共享;傾聽,是吸取別人的東西。再從另一個功利的角度來看,傾聽,能讓你了解對方;說話,是向別人暴露自己。當然,李老師一直主張大家真誠相待,願意讓別人了解自己,也願意拿自己的東西來與人分享,因之,我要學會傾聽,主要是因為我一直以來,在一些場合上,講得太多,表達欲望太強,甚至有打斷別人說話的毛病。

從做事的角度來說,客戶和同事請你做什麼事,老師要求你做什麼事,你學會傾聽,就能準確地知道人家的要求,把事情做好。在這方面我一直做得比較好,希望同學們做得比李老師更好。

上課要專心聽講,這是不用多說的。

在學習寫作上,“傾聽”與“觀察”、“想像”一樣重要。也可以這樣說,“傾聽”也是一種“觀察”,是用耳朵來“觀察”,“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我給你們講過景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情態描寫、心理描寫等。“傾聽”與“觀察”、“想像”一樣,都是這些描寫所需要的。傾聽風聲雨聲流水聲、各種動物的叫聲等,可以進行景物描寫;傾聽人物進行動作時所產生的各種聲音,可以進行動作描寫;所謂語言描寫,寫的就是人物說些什麼話,這更是來自傾聽;通過仔細傾聽人物說話,把握人物說話的語速、語氣、腔調等,再輔以想像,完全可以寫出人物說話時的情態,這就是情態描寫;在對人物進行外貌描寫時,有時也會寫到人物的聲音和腔調;傾聽到的一切讓你產生心理活動,寫下來就是心理描寫。

我發現這裡的同學,在“傾聽”這方面做得不夠好,儘管李老師上過幾次課,同學們表面看起來都很安靜,但聽得進去的估計不多。昨晚生日會,我一直在旁邊坐著看,剛開始氣氛活躍,到中場時,冷場了。我想活躍一下,便上去,打算講幾個校園笑話。並不是冷幽默,想不到講完第一個之後,冷場,講完第二個,依然冷場,“同學們只顧吃蛋糕,忘記了笑!”而且,李老師在講時,發現同學們根本沒有“學會傾聽”,還在下面小聲地各說各話,我也失去了講笑話應有的那種興致。馬馬虎虎講了兩個之後,就“讓同學們專心吃蛋糕”了。劉老師為了救場,又接著講了幾個,依然熱不起來。其實呀,李老師在其他學校,第一個笑話講到“大門不用關,等一下校長要來檢查”時,全場笑倒一片。第二個笑話講到“一個黑板擦飛來,砸得班主任臉上滿是粉笑灰”時,同學們一想像到那情景,再想像到把班主任看成學生的科任老師那副窘態,沒有一個不樂的。但是,在昨晚,你們沒有聽進去,自然就沒有想像,所以,都笑不起來了。

在這裡,我再次強調,同學們,別急著學其他,先學會傾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