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傘

“是雨傘美麗了城市的風景…..”一句常聽到的歌詞,於我卻常有深深的觸動。在我腦際幻化出一幅幅生動的美麗圖畫面來。暖暖的夏日午後,烏雲驟合,狂風乍起,大雨跳珠般地灑落了下來。於是,城市的大街上、小巷裡,陡然間撐開了無數的形形色色的傘。這是南方常見的太陽雨,太陽雨下,陽光依舊燦亮,雨柱如銀線傾泄,雨傘如萬花競相綻放。那情景,真是美麗極了,那真是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真的該說說傘了。

據前輩人談古,說傘是中國的偉大發明家魯班發明的。人人皆知美國的愛迪生是個大發明家,對我們的先祖魯班卻是知之而少談之。其實魯班比愛迪生年長好幾千歲呢,也當得起愛迪生的老老前輩了。是魯班在下大雨時看到人們的淋漓之苦,就起了發明的念頭,先是在要道上,大路邊,三里一間、五里一隔地建一些亭閣,供下雨時人們有避易之用,但雨下得較勁,總是不停,又該誤了多少事呢!魯班又因看到調皮的孩童在雨中擎著荷葉飛跑的場景,受到啟發,再加改造,於是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可移動的傘了。有了傘,方便了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人們,再可不愛日曬雨淋之苦了。經世世代代的有心之人的改進翻新,傘也越發現代化了,式樣多姿多彩,使用開合更自如了。我老家還有一種對傘的形象的別稱,叫之為“開合子”。

傘還不止是生活中的方便適用,為人們所樂道的,所看重的還應是它的文化方面的價值。用時興的話說就是傘文化了。稍有文學修養的人,或者說是有點情調的人,說起傘,就會想到和關的一些掌故,一些場景,一些傳說吧!正因為有了傘,這些內容就平添了詩意,蒙上了神奇,有了誘人的意境。

先說說那迷迷朦朦煙雨中的西湖,白娘子遇許仙,那朦朦煙雨,肯定是白娘子作仙法設計而出的。有了雨就更增添了西湖的迷朦特色,就有了男女幽會的氛圍。傘就有了它十分的用武之地了。許仙作為一個文弱的從醫者,晴帶雨傘,飽帶飢糧,是他的生活習慣。在雨中,就有了贈傘,就有了欲接故拒,就有了男女之間的卿卿我我,纏綿悱惻,就有了人妖之間的經千年而不衰的美談。要是沒有傘,這《白蛇傳》還真不知該如何演呢!

再說說那膾炙人口的《雨巷》詩吧,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恐怕也就是那油紙傘了。“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在綿綿的細雨中,詩人懷著痛苦而朦朧的希望,在深深的雨巷獨自徘徊,切切等待,那令人難以忘懷的油紙傘,平添了幾分幽怨,無限詩意。我想,那丁香一樣的姑娘,也一定是撐著一把比詩人的小一點的油紙傘的。假如沒了這油紙傘,詩也就會索然無味了,那“雨巷詩人”的桂冠也就會旁落他人了吧!

傘是一種美麗,傘是一種氛圍,傘是一種情調,傘也是一種暗示。

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畫拍賣竟拍出了幾百萬的天價,據我前輩的人說,那幅畫是真的畫得好,值!這倒激起了我的無限興趣,須要好好看看,一睹為快!我終於看到了我外公收藏的一幅文化革命時買下的這幅寶畫(外公說當時這幅畫稱作“寶畫”)。畫面上,毛主席風塵僕僕,神采奕奕,目光炯炯,長衫飄飄。背景上是風雲滾滾,依稀有雷聲隆隆。的確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而我認為,毛主席那左腋下夾著的那把沒撐開的紙傘,確是畫的點睛之處,那傘就是一種暗示,一種寓意。預示著風雨即將到來,暗示著前途風狂雨驟,也深深寓意為,這傘一當撐開,就是雄雞一唱天下白新時代,就是天下黎民過上好日子的開端。沒有了這傘,這畫也就不成其畫了。

傘,一種平平常常的物什,一種司空見慣的用品,說不盡、道不完的傘……

簡評:本文扣住了一個“說”字,聯想豐富,生髮自如;從歌詞發端,說傘的發明,再聯想到與傘有關的經典性事件,層次清皙且思想內涵能不斷得以深化。行文從容,文筆顯幾分老練,頗有文采,能激發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