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這本書很好看,不光有書,還有電視連續劇,我都愛看

三國演義主要講到了五個階段:黃巾起義、董卓專權、群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黃巾起義始於巨鹿人張角,因為看不慣朝政腐敗,因此發動黃巾起義,而劉備、關羽、張飛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實力也一天天壯大起來,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為誤信了他人召了功,董卓為拉攏人心,封袁紹為渤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逼得諸侯聯合抗董,雖敗軍了,但最後也被呂布所殺,張飛、劉備、關羽三顧茅廬後,請出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畫,使劉備的大業紮下來堅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打敗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割據一方,曹操占據了強大的北方,劉備占據了西蜀、荊州等地、孫權占據了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了魏主司馬懿,三國一統歸晉。這本書刻畫出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的關羽、衝動的張飛、無能的劉禪、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為劉備出謀劃策,建功立業,使他獨據一方,不愧為“臥龍”。

三顧茅廬是最令我記憶深刻,劉備、張飛、關羽,他們為了請到諸葛亮,三次登門拜訪,不畏艱辛,最後成功的請到臥龍,從這故事中我學到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想學做一件事,就要不怕挫折,要三顧茅廬,只要用你的真誠打動對方,就一定能行,所以早學習上要不怕苦、不怕累,多學、多練一定會有好的成績。

這本書里的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好有壞,所以我要改掉缺點,留住自己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