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六年級(6)班 周宇航

書是知識的海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認識萬事萬物最基本的工具。我喜歡讀書,喜歡讀歷史、地理、航空及名人事跡等等方面的書籍。其中美國慈善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之一,這部著作一共有五個篇章,主要寫了海倫·凱勒一生經歷的故事。

海倫·凱勒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她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在她出生19個月的一天,因一次發高燒,連日不退,突然有一天早上,高燒神奇的退了,卻失去了光明、聲音、聽力。之後她的家人和她一道,步入了痛苦的困境;而她的媽媽和親人為她的一切奔波,終於遇到了最著名的莎莉文老師,讓她從回憶中認識“水”這個英語單詞開始,那種常人無法想像的學習之旅。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的人,經過勤奮的努力,考入了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一生一共寫了14部著作。

這本書裡面的優美詞句使我陶醉,讓我心情舒暢,又使我感到難過,她沒有光明,能寫出這么好的著作令我敬佩,她堅持不懈、不服輸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她是殘疾人,卻建起了一家又一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服,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又將自己的痛苦和快樂記錄下來,給人勉勵。

翻譯此書的李漢昭在最後寫到“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顆偉大的心靈對話”。書中人物所展現出的品質、意志、耐力等強烈地震撼著我們,值得我們這一代人深思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