椏溪鎮退休教師 王繼勝 75歲

上谷國小在前進

(老年組)

當你走近顧隴鎮北路時,一個生機盎然花園式的學校就會映入你的眼帘。這是一所典型的山村國小,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鬥,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建設,已初具現代化學校規模的雛形。與當初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如今的上谷國小已成為“南京市實驗國小”了,令人感到無比欣慰。

上谷國小建於1938年,當初設在“王氏宗祠”內,為私立敬愛國小,三個年級,80多名學生,五個教師。1946年下半年遷至“王氏均一公”屋內,四個班級,六個教師,105名學生,改名為安定鄉國民中心國小,名曰公立國小,但辦學條件卻十分簡陋,教室光線黑暗,只有一塊木黑板,幾十張破舊課桌凳,體育設備全無。教師生活極苦,經常拿不到工資,教師王傳璣等人提出“索薪罷課”後,偽縣政府得知後下令,開除、捉拿王先生,校長時懋梁被撤職。教師隊伍也極不穩定,僅46年至49年6月,教師輪換十多人次,校長也換了六任。解放後,學校辦學規模日趨擴大,師資力量進一步增強,教學質量有顯著提高。學校成為中心國小,六個班級,200多名學生,時值蒸蒸日上的時候,“文化大革命”來臨了,全國籠罩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政治氣氛。在十年浩劫中,以《語錄》為主教材,“大搞政治”、“談政治”,公辦國小下放到大隊來辦,許多外籍教師被調回原籍,學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學校教學質量嚴重下降,“文革”耽誤了中國的發展,也耽誤了那時的青少年一代。 1978年在鄧小平同志主持下,科學的春天到了,學校得到迅速的發展,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83年整頓了民辦教師隊伍,調整了學校布局,為了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凡沒有達到中師畢業水平的老師,全部參加了中師函授,繼而又參加了大專函授,現在上谷國小22名教師中,有一人大學本科畢業,20人大專畢業,一批年富力強的教師奮鬥教學第一線,使十個班級,近400名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1996年上半年為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需要,在顧隴鎮北徵用土地27.5畝,投資600多萬元,建築了兩棟三層教學樓,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從原址遷至新地址辦學。XX年5月,行政區域調整,顧隴鄉併入椏溪鎮,顧隴中心國小更名為上谷國小。

學校為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締造和諧校園,開拓進取,全面提高素質教育,開展多媒體信息技術教育,添置了40多台電腦,向學生進行電腦知識信息技術的傳授,三年級以上每周授課兩節,使用現代化先進技術教學,學生普遍掌握了技巧,現在已有兩個教室裝備了多媒體,進行電化教學。為改善辦學條件,學校配備了資料、美術、音樂、圖書、體育、衛生保健、心理諮詢、廣播、校園網、少先隊等十多個科室,積極輔導學生健康向上的活動。為使學生全面發展,各種軟、硬體基本配齊。體育設施基本齊全,藍球場、足球場、排球場及200米環行跑道都有。單雙槓、木馬、山羊、吊環、爬桿、攤墊等活動器材應有盡有。

這所學校校園環境優美,一年四季常綠,栽有各種名貴樹木,像蜀檜、棕櫚、紫薇、樟木、女貞、桂花、翠竹等比比皆是,呈顯出一派鬱鬱蔥蔥的景像。還有各種盆景花卉、草坪的襯托,點綴得更加美麗。具有香化、綠化、美化、淨人的校園環境,綠蔭覆蓋達65%,超過南京市校園綠化標準,成為“南京市綠化先進單位。”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是因為這裡有一支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他們年富力強,工作勤勤懇懇,堅持以人為本,把教學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來抓,成績突出,經綜合考核,學生成績名列前茅,多次受到縣教育局的表彰,XX年經省驗收,成為“省合格學校”。XX年經南京市考核評估,獲得“南京市實驗國小”的榮譽稱號。

學校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辦學成績斐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在大踏步前進,不久將以嶄新的面貌矗立在山區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