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爸

我的新爸爸

河南 張波

我又徘徊在這條小路上,我還記得有多少次爸爸曾帶我沿這條小路去釣

魚、捉蝦、逮麻雀,可是現在,我只能一個人沿這條小路去找尋爸爸的墳墓

了⋯⋯

那是前不久,公家蓋大樓時出了事,爸爸毅然推開別人,自己卻遭遇不

幸。我走著想著,想著走著,一直走到爸爸的墓前,我再也抑制不住,淚水

模糊了雙眼。

“爸爸,我又來看您啦,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您,可媽媽卻把您全忘

了⋯⋯”

“小波,媽媽沒有忘。”我抬起頭,媽媽出現在我面前,兩眼噙著淚水。

她身後還有一個人——我最不喜歡的新爸爸,那個走路都別彆扭扭的瘸子。

他走到我的身邊,撫摩著我的頭說:“小波,你沒有忘記爸爸,媽媽和我也

沒有忘記他,人們都不會忘記他的。”

我沒說話,一個人往回走。媽媽追上我說:“小波,你咋了,這么晚還

不回家?”我看了看後面走得很慢的新爸爸問:“媽,咱家不是很好嗎?你

為啥還要⋯⋯還是瘸子。”媽媽俯下身傷心地說:“小波,你還小,不懂這

些,以後你會明白的。”

第二天媽媽要去姥姥家拉化肥,我問:“咱家不是有化肥嗎?”“你大

山叔家急著用,你爸借給他啦。”

誰叫他爸爸,我最討厭媽說這些,就說:“他倒會裝好人。”媽聽了很

不高興:“小波,你咋能這么說,你大山叔家急用,借給他不對嗎?你早晚

會後悔的。”

我低下頭,皺起眉,不再說話。臨走,媽媽再三叮囑“他”:“小波這

孩子脾氣很怪,你別跟他一樣。”“你放心,晌午我一定做小波最愛吃的。”

他微笑著對我們說。

媽媽走了,我也收拾好書包想趕快離開這個家,他拿起我的筆記本看了

看說:“你寫得真好。”我不理他,拿過筆記本,走出了屋門,關大門時我

看見他還站在那兒一動沒動,兩眼直直地望著我⋯⋯

中午放學了,我在路上猶豫起來。天陰沉沉的,遠處不時傳來陣陣雷鳴。

媽媽不在家,回家也沒有意思,幸好下午老師開會不上課,還是去接媽媽吧。

我空著肚子,走上了通往姥姥家的路。走到半路,天下起雨來。我又累

又餓,拖著沉重的雙腿在泥濘的路上艱難地走著。後來,雨越下越大,路越

來越難走,我再也走不動了!唉,要是爸爸在該多好啊!

“小波,你等等!”聽見有人叫我,我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模模糊糊

看見遠處有個人正一拐一拐向我走來。是他?

“果真是你!我到學校找你,你不在。我猜你一定接媽媽了。你媽今天

不回來了,咱們回家吧。”他邊說邊把雨衣給了我,“快披上,淋病了明天

咋上學?”

“那您呢?”我終於開口了。“我有雨傘,快走吧。”這些天,我不願

和他在一起,更不願和他說話。這時候,不知怎的,我竟像一隻溫馴的小羊

羔跟著他往回走去。

“要上大堤了,來,我背你。”他突然站住腳說。“不,我自己能上。”

我深深體會到在雨中走路是多么艱難,背人走更難,況且他⋯⋯

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笑著說:“你是怕我的腿?不要緊,保證摔不

了你。聽話,快拿好雨傘。”他沒等我多想就背起了我。“放下我吧,我能

走。”“聽話,別動,這是在上坡,路很滑。”

我依了他,兩個人都不再說話。趴在他的背上,心想,我們的身後一定

留下了一腳深一腳淺的足印⋯⋯

回到家裡,他拿出乾淨衣服讓我換上,又說:“中午,我做了大米飯拌

肉絲,放在櫃裡,你自己拿著吃吧。”他正要脫下自己的濕衣服,卻重重地

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哎喲,老毛病又犯了。”

看到這些,我後悔地說:“都怪我。”“哪能這樣說呢?都怪老天爺。”

他仍然微笑著。

突然,一種異樣的感覺湧上我心頭,我又看到了爸爸的影子,望著他那

慈祥的面容,我從心裡說出一句話:“您能原諒我嗎?爸爸?”

他眼裡閃著淚花激動地說:“小波,我終於聽到了!”他重複著,重複

著這飽含父子情的兩個字——“爸爸”。

【簡評】

文章主線條是“我”對新爸爸的感情變化。

在具體訴說“我”的心理變化時,重點圍繞新爸爸的言行。描繪新爸爸濃淡有致,生動形象。

新爸爸在墳前表心意,借化肥給大山叔,關心“我”的生活與學習,雖然是寥寥幾筆,但形象鮮明;

寫雨天接“我”,除直接展示新爸爸的話語和動作外,還用“我”的心理作反襯,使新爸爸的心靈美,

更加親切感人。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細膩、內容豐富的好文章。

大江的女兒

江蘇 薛晶晶

樂春紅是四年級時從天星橋轉來的漁家女娃,黑里透紅的皮膚,稍厚而

微微上翹的嘴唇,不時露出一排潔白而整齊的牙齒。剛來時,她總喜歡一個

人在校園裡這兒轉轉,那兒遛遛的。我斷定她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不!

是“小非洲”來到繁華的都市。對,是個“小非洲”!我真得意,為她取了

這么準確的“雅號”。

沒幾天,“小非洲”的眼睛引起了我的關注。它雖不大,但特別亮,特

別有神,忽閃忽閃的,像夜空中明星在閃爍。我簡直覺得她用來表達自己思

想感情的不是那張嘴,而是這雙奇特的圓溜溜的眼睛。

然而沒多久,好的口才又完全否定了我的想法。就是那張稍厚而微微上

翹的嘴唇,使我這個號稱“說遍全校無敵手”的故事大王,竟然在她的面前

甘拜下風。

那是一次故事比賽會。我講了一個義大利童話,把大家都逗樂了,心想

這次比賽肯定又要得第一了。可沒想到這位來自鄉村的“小非洲”,不知從

哪兒弄來個《小黑蛋捉蟹》的故事。她講得有聲有色,你聽:“月兒出來了,

便爬上了村邊的樹梢。奔騰了一天的大江,在月光下閃亮,變得格外寧靜。

這時,高高的江堤上,出現了小黑蛋的身影⋯⋯”不知怎么的,她那張厚厚

的嘴唇似乎變得薄了許多,一會兒張開,一會兒又緊閉,聲音時高時低,節

奏忽快忽慢,雖然音色略輕而帶點嘶啞,但講得那樣真切,娓娓動聽。同學

們都聽得入了迷,仿佛隨著她講的故事,走到了月光下的大江邊。特別是講

到小黑蛋被蟹鉗住手時,“小非洲”竟然舞手頓腳地表演起來。那種小黑蛋

被蟹鉗住手時的苦景,而又不肯放手的窘相,表演得簡直比陳佩斯吃麵條還

妙。我算是服了。

後來,我問她:“你這個故事是從哪兒弄來的?”

她說:“什麼從哪兒弄來的。這是我自己的故事唄!”

我笑著說:“別開玩笑了,一個小小的丫頭怎么敢一個人在夜裡到江邊

去?”

她有點生氣了:“怎么,丫頭就不敢嗎?”接著就拍著胸脯自豪地說:

“咱從小在江邊長大,喝的是江里的水,吃的是江里的魚。夜裡不敢下江,

還算得了什麼大江的女兒!”那神氣勁兒與小兵張嘎沒兩樣。

聽了她的話,我驚得嘴張得老大,好半天也合不攏。真不簡單!

她不僅口才好,而且非常“凶”。

去年冬天,我們在操場上玩雪。突然,一個雪球飛進了我的脖子,雪化

了,凍得我直打哆嗦。春紅見了,要為我“報仇”。她正在尋找“罪犯”,

冷不防,一個雪球又向她飛來。她機靈地把頭一偏,雪球正好從她的肩膀上

擦過,打在牆上。這回春紅可找著“罪犯”了,原來是我班出了名的“皮蛋”

——王兵。瞧,他縮著脖子,躲在樹後笑呢。這下可惹怒了春紅,她一個箭

步竄上去,抓住王兵,厲聲問道:“是不是你打的,下次還敢不敢?”被女

同學抓住了可不好受,王兵連連討饒,春紅這才放了他。

事後,我問春紅:“你怎么敢這樣,不怕別人笑話嗎?”她一本正經地

說:“笑,有什麼好笑的?你越讓著他,他越是欺負你。敢!有什麼不敢?

他又不會把你吃了。這是我們那兒常有的事,算不了什麼。”

好大的口氣,好潑辣的性格,真是個名副其實的“小非洲”!

她的膽子真大得怕人。

我們學校剛裝的竹竿有兩層樓那么高,男同學見了都害怕,可她偏要試

試。我勸她不要冒險,她卻滿不乎地說:“沒關係。我們漁船上的桅桿比這

還高,我都敢爬。這算得了什麼!”說完就“噔噔噔”跑去爬竿了。咳!這

個“小非洲”,真拿她沒辦法。

上五年級了,我與“小非洲”早已成了好朋友,上學放學騎腳踏車同來

同往。

有一次,我問春紅:“你說城裡好玩嗎?

她馬上回答:“好玩,當然好玩!”

“那你為什麼每個星期日都要回家?”

這次她不那么爽快了,遲疑了好半天,眼睛裡還流露出一種我從沒見過

的神情,回答說:“為什麼?我也說不清。不過我喜歡聽長江的浪濤聲。”

“浪濤聲有什麼好聽的?”

“嗨,你不知道。那聲音有時高,有時低,有時像呼喚,有時像細語。

奶奶說,那是長江在講故事。我說,為什麼聽不見?她說,你時刻在她身邊

不一定能聽清,但當你離開她以後,就會聽到。說真的,進城上學一年多,

只要兩個星期不回家,就感到大江在喊我:回家——回家——回家⋯⋯”

“哈哈⋯⋯”我笑得差點從車上摔下來,“小黑蛋,這可不是故事比賽

會喲!”

“晶晶,是真的,我心裡就是這樣想。”

我下了車,她也跟著下了車,大聲對我說:“你不信!”瞧,這個“小

非洲”的認真勁兒。“我喜歡長江水,喜歡緊貼著長江的蘆葦灘,還有我的

小夥伴們。那好,今年寒假我回星橋,你也去。”說完就跨上車,“嗖”的

一聲把我遠遠地甩在後面。

真是個“小非洲”,多么叫人不能理解。

是的,我真想到那裡去,看看長江,聽聽浪濤聲,看看蘆葦灘,看看那

些如春紅一般的大江的女兒們。

【簡評】

“大江的女兒”、“小非洲”、“漁家女娃樂春紅”風馬牛不相及,但讀完文章,不由你不承

認,樂春紅是漁家的女娃,是“小非洲”,是“大江的女兒”。

小作者以獨特的角度,從樂春紅的外貌,口才,潑辣大膽,爽朗坦誠的個性,陽剛之氣的氣質,

熱愛家鄉的情懷等方面,勾勒出樂春紅這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有個性,又真實可信。

文中選擇事例有典型意義,所表現的思想內容也有一定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