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不要哭

在今天這個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學校組織我們全校師生去看了一場話劇——《媽媽,你不要哭》。

看了以後,對我的震動很大。話劇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三個國中生,他們是好朋友。王小軍的家庭條件很不好,媽媽是清潔工,掃垃圾。

但他嚴於律己,勤奮好學,要求上進,而且還拾金不昧,長大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當上一名檢查機關的人民大法官。

莎莎,是個女孩子,她很聽老師的話,也很勤奮努力,長大後也實現了她的夢想——成為了一名歌唱家。而且她用自己積攢下來的錢,捐助給困難兒童。

李小龍,他家裡很有錢,他想成為有錢人。但他的媽媽從小就沒有給他留下一個好榜樣,媽媽還騙取了王小軍拾到的五千元錢,然後心安理得帶著兒子去大吃大喝。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對孩子來說是極不公平的,他們一生下來,就受到成人的影響.成人所欣賞追求的東西,如金錢,時常掛在嘴邊,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著孩子。但在這些有意無意的壞影響下,幼小的孩子又怎能不受影響呢?

當小龍和壞人交往時,他媽媽非但沒有拉兒子一把,反而將他推向了歧途,終於淪為地痞流氓,搶劫,幹壞事。後來,不僅害死了慈祥的老師,還傷害了最好的朋友——莎莎。最後,在小軍母子的說服教育下,去公安局投案自首。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現在,中國親職教育中,一直存在著一個比較明顯的缺點,做父母的舐犢情深,家長都很寵愛自己的孩子,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對孩子愛過了頭,從而陷入溺愛,便是害了孩子,同樣是父母的失職。

經濟上富裕的家庭,孩子的東西應有盡有,即使經濟條件一般,甚至生活困難的家庭,做父母的咬牙也要使孩子生活在優越的物質生活之中。這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這樣的想法:我要什麼就有什麼,我想乾什麼就乾什麼。結果使孩子的欲望不斷地發展,得不到有效控制。這種性格一旦形成,成年之後很容易滑向犯罪的邊緣。對孩子過度滿足、有求必應,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使他們失去了對好壞的分辨能力。

《媽媽,你不要哭》這個話劇告訴我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為人父母的家長們,要想孩子學好、成材,就應從家庭開始,從小抓起。“人之初,性本善”。嬰兒呱呱落地,是一張白紙,從我們呀呀學語開始,人生的藍圖也就開始繪製了。

青少年階段,是一個人長身體和思想意識形成時期。在這個階段,我們的模仿欲和可塑性極強,外界因素對我們的影響和干擾,既可以使我們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可以讓我們發展為品質惡劣低俗的問題少年,甚至成為罪犯。有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好的人在一起就能學好,和壞的人在一起就會學壞。

在信息開放的社會,外部因素對一個人,尤其是青少年所施加的影響和作用尤為明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可以說那些沒有社會責任心和家庭責任感的父母是不道德的。

學校是人生的第二搖籃。一個人在走向社會之前的德、智、體、能,主要是在學校完成。所以我們在學校里儘量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學會分辨好與壞。作為學生,我們首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只有合格的母親,才能托起強盛的民族,親職教育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我們的父母應該做出好的榜樣。列寧夫人曾經說過:“如果你在家教育兒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養女兒,就是在培養整個民族。”這段話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極其重要,家庭是整個社會的支柱,家庭塑造和養育我們,如果我們想建設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們就應該從家庭做起。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父母的教育史,一個國家,父母教育子女的成敗對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我想對李小龍的媽媽說:不要哭,不要哭,雖然孩子進了鐵窗,雖然你的教育很失敗,但他已受到應有的懲罰,而你也受到了良心的譴責,亡羊補牢還來得及,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腳下的路哪怕再艱辛,也要將法制記心頭。黑夜再長也會過去,黎明的曙光一定會來臨,風雨中孩子多想拉著你的手,依靠著你一起走,一定要堅持走到盡頭。

讓我們多聽老師的話,希望我們的父母都能成為稱職的父母,讓我們努力學會分辨是非,無論遇到什麼問題,向老師、家長多請教,多溝通,在他們的指導下,我們才能少走彎路,才能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得到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