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教子點滴: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淺談家長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中的作用

談到如何教育好孩子,一個“難”字足以映射出我們家長的心態。難在一種神聖的使命感,難在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感,難在一種不易把握的藝術性,難在一種易入誤區的盲目性。孩子,從小處看,他(她)是夫婦倆愛的結晶,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但從大處看,他們是一代人,更是國家的未來。不能因為我們簡單或粗暴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而耽誤了孩子,甚至是耽誤了一代人。為此,我們應有一種崇高的使命感、責任感。但教育孩子不是1+1=2這么簡單的公式化,往往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宜,為此教育孩子更具藝術性。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很多家長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只要成績好就行,一好遮百醜。其實,一個孩子的良好品質、良好情操、良好習慣的養成遠比 “只要學好了數理化”重要得多。因此,作為家長,要樹立正確教育觀,在“成人”與“成才”的天平上,應擺正心態。

據有關“eq”與“iq”的研究表明,孩子未來的成功指數與幸福指數的高低,80%取決於eq,iq只占20%。由此可見,培養出一個高eq的孩子——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品德與情操、善於溝通與協作、富於感恩與憐憫、勇於抗挫與自信、勤於動手與思考),對於家庭、社會是何等的重要。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具有高eq的人? 我想借用唐朝詩人杜甫的一句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會給我們很多啟示。

一、從點滴做起,率先垂範,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首先要經常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在孩子的眼裡,這個世界什麼都是新的,而且他們富有模仿能力。你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父母是第一責任人。我兒子的優點很多,比如從不隨地丟垃圾。記得在兒子很小時(大概兩三歲吧),每次上街、逛公園,如要丟廢紙,我們特意帶著他,有時讓他自己把廢紙丟在垃圾箱內,如此以往,不隨地對垃圾的好習慣就自然形成了,遠勝於空洞的說教。實際上在孩子養成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習慣的同時,我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文明人,可以說是伴隨著孩子一起成長。為此,作為家長,要本著對孩子、對家庭、對社會負責的使命感,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孩子面前率先垂範,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二、從細微入手,正確引導,樹立規則意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也就是所說的規則,大到國家的法律,小到集體的規章制度,以及大家共同認可的行為準則,都是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社會裡所必須遵守的。從小培並孩子的規則意識十分重要。現代社會的秩序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社會是由無數規則構築起來的穩固結構,人要生活在社會中就無法逃避這個結構。只有去適應這個結構,與這個結構相互融合,以自我約束的方式享受自由,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規”,才能獲得其正的自由。

“規則意識”重在意識,重在自覺和習慣,這種規則意識,其實就是一種道德修養,而它的養成不是靠說教和暴力可以完成的,更多的應該是在生活中得到一種外在的教化後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習慣,這就需要作為教化者的父母首先要成為一個敬重規則的人,並從細微處入手,加以因勢利導。如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綠燈行,紅燈停”、“走路靠右行”,自己必須做到不撞紅燈、靠右行。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遵守規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