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作文

遊子吟作文(1)

一個夜晚,有一個慈祥的老母親正借著微弱的油燈光在為正準備上京趕考的兒子縫製衣服呢!這個兒子就是孟郊,老婦人就是孟郊的母親。她的手裡拿著針,在油燈微弱的燈光下穿針引線,接著又一針一針地縫著衣服,她為了衣服更結實、更耐穿些,就把衣服的針腳縫得密密的,要知道,每一針每一線都注滿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啊! 看,孟郊正在專心致志的看書複習,輕聲朗讀呢!要明白,每一聲每一字都充滿了兒子對母親濃濃的愛啊!

遊子吟作文(2)

這天,即將遠行的兒子正在燈光下苦讀,年邁的母親看兒子的衣衫破了,趕忙拿起針線,一針一線的縫補.兒子看了看,說:"娘,您引線的時候,能看清嗎?要不我幫您."母親欣慰的說:"不用了,我還能行.你趕緊看書吧,明天就要趕考了."兒子聽了,這才放心的讀起書來.衣服縫好了,母親又想:兒子這一去還得些日子回不來,萬一衣衫破了無人縫補怎么辦?我還是縫結實點吧!然後再給兒子多縫幾件衣服,天冷了,得多穿點!

夜已經很深了,多么安靜呀!可看看屋裡,母親還在那一針一線的縫製衣衫,認真的縫補著,針腳是那么密.再看看兒子,還在那認真的讀書呢!突然,兒子把書放下,對正在縫製衣服的母親說:"娘啊,都這么晚了,您快點去休息吧.別累壞了身子呀!"母親搖了搖頭說:"沒事,天冷了,你得多穿點,還是再縫一會吧!"

兒子又說:"可是,已經太晚了,在這樣下去,萬一你著涼了,我明天就要趕考了,誰來照顧您呀!"母親看兒子著急的不能用功讀書了,便安慰道:"兒啊,娘不累,娘身子好著呢!別為娘擔心了,快專心讀書吧!"兒子看母親要堅持,也沒有阻攔,便埋頭苦讀起來.

夜更深了,人更靜了.兒子依然在埋頭苦讀.母親呢?還在那認真的為兒子縫製衣衫呢!

母愛多么偉大!誰能說,兒子那向小草般細微的孝心,報答的了像春天的陽光般博大溫暖的母愛呢?

遊子吟作文(3)

一個很冷很冷的夜晚,人們都入睡了。在一個昏暗的屋子裡,孟郊和孟大娘卻在忙

著。

屋裡,一張窄小的桌子上面放著一個茶壺,茶壺旁邊有一盞煤油燈,沒煤油燈發

出淡淡的亮光來。孟大娘坐在床上,正眯著眼睛在微弱的燈光下穿針引線。只見她左

手抓著一枚縫衣針,右手拿著線,正在微弱的燈光下把線穿進去呢!孟郊靠著桌字也

在微弱的燈光下認真的讀書。

孟大娘縫了一件又一件。她縫得多么專注,手指出血了,紅種了,可是孟大娘還

是繼續縫下去。儘管那么費勁,那么寒冷,孟大娘還是把對兒子的千般情萬般愛都縫

進了這一針一線中。母親總擔心出門在外的兒子久久不能回來,只恐怕好久好久都不

能見到兒子一面。想到明天就要分別,孟大娘禁不住眼淚朦朧......頭髮蒼白、滿臉皺紋

的孟大娘是多么的捨不得兒子遠行呀!孟大娘以一邊縫,一邊含著眼淚對孟郊說:

“兒呀,明天你就要出遠門了,你先去睡吧!”“娘,應該您先去睡才對呀,您別再

縫了,這么多衣服已經夠兒子穿了。”沒等孟郊說完,孟大娘又開口說:“你出門在

外,一定要多加小心呀,要多穿衣服,千萬別凍著了!”“娘,您放心吧,我會自己

照顧自己的。我走後,您千萬別帶牽掛我了。我一定會用心讀書的。”兒子望著母親

衰老的容顏,眼睛濕潤了。

遊子吟作文(4)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夜深了,萬籟俱靜。萬家燈火紛紛熄滅,似乎只有一家不同。

窗內,燈還亮著,跳躍著的火苗將柔和的光灑在了那印滿了墨字的書上,也映在了坐在屋內的母子二人身上。

母親和兒子圍坐在炕上的小方桌旁,是那樣溫馨和諧。明天一早,兒子就要進京趕考了,這會兒,正在加緊溫習呢。而那慈祥年邁的老母,則借著微弱的燈光,細心的給兒子縫製衣服,那針腳格外的細密,仿佛一針一線都凝聚著深深的母愛。

兒子悄悄抬起頭,偷望了一眼正在艱難地穿針線的母親,忽然覺得它蒼老了許多,眼角的皺紋明顯增多,鬢角的頭髮也出現了銀絲。兒子的眼睛濕潤了,他知道,母親是怕他長時間回不來,衣服得耐穿些,才將針腳縫得那樣細密。

夜更深了,屋內燈光依舊......

後附:既然小草永遠也報答不了給予它們溫暖的陽光,那么出門在外的遊子又怎么報答得了為他們奉獻一切的母親呢?

遊子吟作文(5)

遊子吟一天晚上,屋外的月光十分黯淡,夜很靜,遠處偶爾會傳來幾聲蟲鳴。人們大都已經進入了夢鄉,只有孟郊家的窗戶里還透出油燈的微光。

明天,就是孟郊遠行的日子了。孟母正在為孟郊趕製外出時穿的衣服。孟母看了看正在一旁讀書的兒子,心想:唉,兒子大了,也該出門了。他出門之後可千萬別不會照顧自己啊!

這衣服要是開了線可怎么辦啊?他自己又不會縫。唉,我還是把衣服縫得再結實點吧。孟母把線挽成結,剪斷線,把剩下的線扔掉。本來,這衣服就算做好了,可孟母怕它不耐穿,孟郊因為事情耽擱而回不來,衣服破了,沒人給他縫,就又從小筐的線捆里抽出線,紉好針。紉針的時候,由於孟母的年紀太大了,眼神不好,老是不能把線紉到針上。光線太暗,孟母只好把拿著針線的手抬到油燈旁,拿著線的手哆哆嗦嗦地穿,可怎么也穿不進去。終於,孟母把線穿進了針里。她又看了看兒子,發現書之前還只看了幾頁,現在已經快看完了。

孟郊抬起頭望著母親。母親的頭髮已經花白了,臉上也滿是皺紋。他想:母親為我付出了那么多,現在我長大了,母親還要為我操勞。我無論如何也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情啊。

想著,想著,孟郊吟出了一首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