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這樣的溝通方式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寫了一首詩,母親讀後誇讚孩子“精彩極了”,而父親卻說“糟糕透了”。這讓孩子當時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打擊。但是,孩子長大後明白了,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這個故事就告訴了我們每位家長愛孩子方式各有不同,但出發點一樣。

我的媽媽對我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這種關懷更多的不是物質的關懷,而是心與心的溝通。我與媽媽的溝通既不嚴肅,也不莊重,不是父母審問孩子,而是一種聊天,在談笑風生中互相關心。我是個淘氣的女孩,不經意間,白衣服就變黑了,又一不小心,身上劃破了,跌了一跤。雖然我從不在家哭訴這些,但細心的媽媽總會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她不會板著臉教訓我,責怪我;更不會追問我這件事情的緣由。她總是在飯後聽我訴說校園趣事,然後和我聊天,問我今天干了什麼,那時的我沉浸在校園的歡樂中,不知不覺,就聊到了今天的遭遇,媽媽也就在聊天中起到了教育我的作用,同時也做到了朋友之間最好的溝通。媽媽獨特的溝通方式還不止這些,與孩子做朋友也是她的溝通方法。

還記得那次數學考試,我考得很差,在許多不該丟分的地方丟了分,我很擔心,也很害怕,但事實卻在我意料之外。當我把卷子給媽媽看時,我本以為媽媽會像其他家長一樣,先罵,再打,不給我辯解的機會,但事實告訴我,我不了解我的媽媽。那天晚上,媽媽既沒打我,也沒有罵我,她是這么做的:先把卷子仔細地看一遍,再問我:“你知道這張卷子你錯在哪了嗎?”“我不應該不仔細作題。”“還有嗎?”“我太粗心了。”“只有這么多嗎?”“嗯……”媽媽語重心長地說:“你考試沒考好,說明這方面的內容你沒學好,對嗎?”我接過媽媽手中的試卷,細細看了一遍,點點頭。媽媽接著說:“你有些題目是計算錯誤的,說明你計算能力要加強。”“我知道。”“還有就是你剛才說的,太粗心了。你以後要多做練習,勤複習。明白嗎?”“我明白了,下次我一定注意。”“光注意還不夠,要多練習,多做題。”“對,我一定做到。”我認真地答道。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每件事都體現了我和媽媽別具一格的溝通方式,這種方式雖然獨特,但是我喜歡的溝通方式,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