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準則

生活的準則是什麼?有人說,就是吃飽、穿暖。又有人說,生活的準則是,做一個無愧於心的人。那么,生活的準則究竟是什麼呢?

有這樣一句話:人各心中一把尺。這尺是用來作什麼的呢?

這尺是用來量度的。那么這度又是什麼呢?這度就是準則,人們心中處世的準則,對於人生需要的準則。我想,生活無所謂準則,生活的準則就是生活,而生活就在每個人的心中。

這是一個聽來的故事。

他是一個窮人,渾身上下髒兮兮,衣服打著補丁,褲子破著幾個洞,他和乞丐的唯一區別是:他的神態很平和,沒有給人謙卑的印象。即使當他看到一件灰色夾克時,他眼中流露的也只是希望的眼神而非貪婪。

他就這樣久久站在櫃檯前,理所當然,他在營業員的白眼和嘲弄中被趕出來。

三年後,他依舊衣衫襤褸地走進這家商店並且在營業員開口驅趕他之後,他從容地掏出幾張百元新鈔買下了一件夾克衫,三年前他渴望過卻買不起的那一件。令人詫異的還在後面,他摸出了一把剪刀在眾人驚異中剪碎了他剛買的新衣,他平靜地看著周圍的人們,什麼也沒說,轉身離去。

尊重與自尊,在人的內心,它往往有著不可忽視的力量。

這是一個看來的故事。

哈里在廣告牌上讀到了這樣一則啟示:急欲出售一輛轎車,售價一美圓。

經過廣告牌的人很多,可誰也沒有停住腳步看一下這則一美圓出售轎車的啟示,大多數人認為它是個玩笑。

但哈里去了,沒三個小時,他就買下了這輛九成新,無任何故障的車,而且只花了一美圓。

哈里的朋友傑克知道後大叫:天啊,我在一個星期前就看到那則啟示,我當時以為是惡作劇!

沒有比這更令人心動的故事了。其實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故事和奇蹟,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去相信它。畢竟一個連奇蹟都不相信的人,怎么能奢望奇蹟的發生呢!

這是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

那一天是新年假期中的最後一天,我剛跨入14歲的門檻。

在路上閒逛時,對面走來一對母女。小女孩大概才2、3歲,穿著一身紅,在母親的攙扶下跌跌撞撞向我走來。

“ 真可愛!”我童心未泯地向小女孩眨了眨眼。

沒想到小女孩沖我甜甜一笑,喚道:“阿姨!”

“ 阿姨”我顯然被這個稱呼弄怔了。

“她一直這么叫的,別介意。”女孩的母親看出了我的微怔,忙打招呼。

“沒關係,沒關係。”我尷尬地笑著,錯身和她們走開了。

這件事留給我很深的思考。我一直未想過我會長大,因此一直在潛意識中否認自己已14歲的事實,以為這樣便可以繼續昨日的歡樂,而無需承擔今日的責任。但小女孩的一聲“阿姨”卻叫中了我內心最怕承認的一點。

14歲,應該告別了童年時的幼稚。而對於成長該做些什麼呢?面對家庭的責任,面對生活的責任,許許多多的責任要我學會堅強,不再逃避,真正的長大有時也是一種責任!

這只是三個小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我或她都曾發生過或經歷過許許多多的感動,有些會使我們快樂,有些會使我們流淚,但是不論我們怎樣,生活總還是要繼續的。尊重與自尊,相信奇蹟和承擔責任,這就是生活繼續的動力,同樣也是讓我們更完美的條件。

縱然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潮起必有潮落,當我們的生活富足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準則自然就會提高,物質得到滿足後,精神就必然也要尋求滿足。客觀地來說,當我們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我們首先只會考慮到如何來滿足物質上的需要,也就是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只有當我們的生存不再成為問題,也就是我們所需要的物質享受可以得到滿足時,我們自然要向更高境界提升自己,來真正體現自己的價值,那么,我們的生活準則也就提高了,我們會要求自己做一個無愧於良心的人,我們可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會要求自己做一個有尊嚴,對人類有貢獻的人,甚至,我們可以想要並要求自己做一個可以流芳百世的人。

貧窮可以是高尚的,富有可以是鄙俗的。歸根結底,就是我們是如何去看待生活,又如何去生活的。善者可以無愧於心,惡人亦可以無愧於心。

其實,吃飽穿暖也好,無愧於心也好,應該是同時存在;而生活的準則又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可能昨天你很富裕,今天你一貧如洗,明天便背信棄義;也可能,昨天你一貧如洗,今天你富可敵國,明天還是背信棄義;可能昨天你背信棄義;今天你良心發現;明天便財德兼備;也可能昨天你助人為樂,今天你助人為樂,明天就捨己為人。可能……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可能。生活的準則就像是一條完美的曲線,隨著人生的起伏而起伏。它與我們的人生曲線可以完全吻合,當我們的人生處於低谷時,我們的生活準則可以同樣在低處徘徊;同樣,當我們的人生處於低谷時,我們的生活準則可以處於高峰,這兩條曲線可以成為一個完美的軸對稱圖形。另外,生活的準則也可以是一條比什麼都直的直線,可以是一條向上的射線,更可以是一條向下的射線。

生活就是這樣的,生活的準則就是生活!也可以說,生活的準則就是人,就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