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西湖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乘坐汽車去杭州。車在高速公路上飛快地賓士,而我的思緒,早已飛出窗外,正如痴如醉地徜徉在許多文人騷客筆下描繪的西湖。

四個小時後,我們來到了朝思暮想的西湖。

站在西湖邊,舉目遠眺,啊,比想像中的美多了!湖面碧波蕩漾,跌宕起伏,像一條條不規則的波浪線,微風又如一雙纖纖玉手撩撥湖面。太陽懸掛在高空,灑下金光,照射在湖面上,湖面上波光粼粼,西湖這位美女好像戴著一條精細的金項鍊。本來倒映著高山,石塔的湖面,隨著一陣風又被吹散開了,只留下微波蕩漾的湖面。這番景色使我想起了蘇軾的“水光瀲灩晴方好”來,蘇軾當時是否和我一樣感受著此景而發出此感呢?杭州是個有山有水有靈性的地方。遠眺四周,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連綿不斷,幾座高塔在薄霧中露出幾絲神秘。有的只露出塔尖,其餘全部籠罩在薄紗中。

我們沿著西湖岸邊邊走邊欣賞這湖光山色,湖中傳來一在陣陣歡聲笑語,那是遊客駕著小船在西湖的懷抱中自由自在地徜徉,我有些心動。過了一會兒,我如願以償地坐上了小船,和爸爸媽媽朝著舉世聞名的“三潭印月”划去。我坐著小船,用手觸摸著湖水,感覺手軟綿綿,湖水從我指縫中調皮地溜走。小船載著我們推開湖水,我們來到了“三潭印月”——三個石塔邊。

三個古塔三足鼎立,露出水面的部分高有2米,塔很像一個造型非常別致的花瓶,頂端是一個酒葫蘆,塔身中間是球形的,有5個小圓孔。聽導遊介紹,湖中這三個石塔的平面是一個等邊三角型,最初為蘇軾所建,據說,有三個作用:一、鎮住湖中的水怪;二、量水位的深淺;三、疏浚西湖後,為了不讓湖泥再度淤積。這樣一舉三得,我對蘇軾的聰明才智佩服地五體投地。導遊告訴我關於“三潭印月”的明句,“月光印潭,塔分為三。”我真遺憾現在不是夜晚,否則,這一美景就可以盡收眼底了。

戀戀不捨地離開“三潭印月”,我們上了岸,沿著蘇提乘坐“11”路公車(走路)。一路上,我們看到了各種樹木,有玉蘭、櫻花、芙蓉等等,還有那可愛的小松鼠和在水中嬉戲暢遊的魚兒……。我心想:這才是大自然靈性最好的詮釋。

穿過六座石橋,映入眼帘的是荷花荷葉,它們密密挨挨,一副很親熱的樣子。荷花們宛如一個個妙齡少女,粉紅的如同抹了胭脂一般,潔白的好似穿著一件婚紗。荷花們有的高傲地“打量”著我們,有的極怕羞,則打著花骨朵兒享受著自己的空間,還有的比較害羞,露出半邊臉來。這些荷花的確可愛,但俗話說“紅花還需綠葉襯”,我們欣賞荷花時,自然也不能少了荷葉,它功不可沒。只見它們青翠欲滴個個穿著墨綠的裙子,裙子隨風飄動。它們的高度參差不齊,好像在比個子高,又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