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後感作文

《草房子》讀後感作文(1)

在北京參加“文心雕龍”夏令營時,聽北大附中程翔老師說,他最喜歡讀曹文軒的《草房子》,當時心裡一震,我也讀過呀。回到家,我又把這本書拿出來,細細品味。此時它像一瓶陳年老酒,其酒味甘甜想歲月一樣綿綿流長……

在曹文軒的筆下,有一個名叫桑桑的少年,他有天真的深刻,幼稚的成熟,善良的詭計和純樸的聰明。這種矛盾的性格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我被麻油地那些純樸又善良的人們吸引,我被小桑桑的七彩生活迷住了。

在讀《草房子》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禿鶴”。在這個故事中,有一個叫“禿鶴”的小男孩,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他和桑桑都是同班同學。“禿鶴”本應該叫陸鶴,但因為他是一個十足的小禿子,所以麻油地的孩子都叫他為“禿鶴”。他們每天都嘲笑“禿鶴”的光頭。

一天,“禿鶴”帶了一頂白帽子,同學們再也不能看到他光禿禿的頭了,很是無聊。為了尋找樂趣,桑桑開始耍弄“禿鶴”。接著,整個教室沸騰了起來:大家把禿鶴的帽子傳來傳去,“禿鶴”呢,追帽子,一邊追一邊喊:“給我,給我!給我帽子!”同桌接到了帽子等“禿鶴”快要追上來時,將帽子一甩,只見那帽子像只展翅的白鴿飛在空中。未等禿鶴抓到帽子,同學們已經把帽子戴到了旗桿頂上,禿鶴爬一節,滑一節,同學們看見了都哈哈大笑。“禿鶴”看著自己的帽子,依著旗桿,一動不動,歪著頭,咬著牙,噙著淚,頓時所有人不再笑,低下了頭!

看到這裡,我的心中湧起滔天大浪。我想對同學們說:“禿鶴”是禿頭又有什麼錯?他有自己的自尊和人格。“禿鶴”也夢想自己有一頭漂亮的頭髮,和同學們一起玩耍。可同學們呢,嘲笑他,諷刺他,玩弄他,使禿鶴自卑,讓他的心靈創口更加深,真不應該啊!每個人都有不足或缺陷,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們千萬不能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要想一想別人的感受,別人的內心。

我合上書,閉上眼,剎那間我明白了:書中會告訴你許多真諦,書中會教會你許多做人的真理! 

《草房子》讀後感作文(2)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叫草房子。

這本書融入了許多感情:哭、笑、高興、痛苦…。主人公桑桑為了出風頭在炎熱的夏天穿著棉衣棉褲跳舞而熱的大汗淋漓,這充分表現了他想討人喜歡的心理。但是這一行為被油麻地的小禿子—陸鶴那頂雪白的帽子搶去了風頭,於是後來引發了一場關於小禿子的尊嚴之戰。還有當村裡的富人杜小康傷了桑桑時,桑桑憤怒了。所以給他寫了不讓他當班長的小紙條。這更表現出了一個小孩的嫉妒心,但是這種心理誰沒有啊。後來,秦大奶奶種艾時,桑桑不像他爸爸桑喬那樣無理,而是同情著秦大奶奶。當老師蔣一輪對白雀有愛意時,桑桑無償的給他們跑腿送信。這些表示桑桑已經能助人為樂了。當邱二爺死去時,養子細馬一定要給邱二媽買房子,這是多么偉大的精神啊!最後桑桑的脖子長了一個腫塊,桑桑他爸充分體現出了父愛,他到處尋醫。最後桑桑的病終於好了。

啊!這是多么好的一本書啊!這本書既有讓人感動親情,宏偉的夢想。有什麼力量都分不開的友情。什麼東西都買不回來的尊嚴。融合在一起,是一種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愛,因為這種愛已經超乎了我的表達能力。那幾天我幾乎每天抱著它睡覺,我覺得作者用他的細膩文筆描寫出了油麻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而且這本書描寫的是以前社會還未發達時候的農村,要是大人看了,就會更有體會,更回味無窮。我還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虛構出來的農村故事,這也反映了真正的農村生活,這不過是印在紙上罷了。

我愛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