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1)

《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一直是我愛不釋手的書,從幼兒版到成年版,翻了又翻,看了又看。

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出自羅貫中之手。

這本書從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開始敘述,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互相鬥爭為主要內容,講述了東漢末年至晉朝統一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草船借箭是我最欣賞的情節,講述了諸葛亮用智慧向曹操“借”箭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主人公的機智勇猛。也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莽撞行事,要憑智慧去博得成功和別人的信賴。不禁讓我想起曹操那句“憤怒使人失去判斷力,衝動使人失去智慧。”

當然,桃園三結義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豪爽的個性,真摯的友誼,千古的佳話!讓我久久難以忘懷,它也改變了我的交友觀!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諸葛亮是個雄才大略的人,他又名臥龍先生。劉備是個善用人才的人,他是個千古明君。曹操是個叱吒風雲的人,他以奸詐而傳世。合上書本時,我的思緒仿佛開闊了許多,知道了很多人的個性,明白了過去一直不懂的典故。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我們才能擴充自己的知識面!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2)

這學期我和爸爸讀完了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使我深有感觸,它裡面有300個人物,刻畫了他們的形象,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先來談一談曹操。曹操的一生都屬於大膽奸詐的,但常常很糊塗上別人的當,也誤殺過很多人,比如蔡瑁就是這樣。蔡瑁是曹丞相隨侍大都督,長官10萬水軍,對曹操忠心耿耿。但曹操卻聽信周瑜的讒言,無情無義的就把蔡瑁斬了,到最後才恍然大悟,自己早已中計。他就是這樣無情無義,趕盡殺絕,所以成功才離他而去後來曹操說的那句話更是耐人尋味“寧叫我服天下人,休叫天下人服我”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如果蔡瑁真的歸順周瑜理應棄操而去,為何還要辛辛苦苦的為曹操修正10萬大軍呢?曹操就是應為又是糊塗犯錯許多事情。

與曹操恰恰相反的是劉備了。他永遠以仁義當天,熱愛百姓。劉備一生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在落難時總會帶百姓一起逃命不會丟下一個人。他的行為,使百姓感動,他也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注重人才。曹操失去典韋十分痛心,劉備應創建事業滅掉曹賊而三顧茅廬。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招兵買馬尋求人才這樣才會成功。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學到了為人處事之道要學習劉備而不能學習曹操的奸詐任何事都要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

——劉俊鵬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3)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覺得這是《三國演義》一書的真實寫照。劉備一心想統一漢室,可天下不只是他一個人想要一統中願,還有許多、許多的人也有著和他一樣的雄心壯志......  《三國演義》我讀了又讀。在書中,我認識了武功高強、有勇無謀的呂布,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和司馬懿...... 書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和呂布: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幫助劉備三分天下、三氣周瑜......劉備死後,計畫亮更加細心兼大膽,空城計、七擒l孟獲、大戰藤甲軍等等都是他的優異戰跡,他帶領著蜀軍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  諸葛亮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發明家。 你們不知道吧?木牛流馬、孔明燈、連弩、八陣圖,甚至饅頭也是他發明的......你們看,諸葛亮是不是真的太太太聰明了!我真的很佩服他!  再說說呂布,他武功高強、英勇善戰,無人能敵,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他夜襲徐州、轅門射戟,三英戰呂布更是我特別愛看的一個章節......我特別佩服呂布的,是他的勇猛,他可是在三國中武功排行第一的“老大”。但是我又不喜歡他輕義重財,在水淹下邳城時的不以為然,不聽謀士們的勸告,結果被手下抓了去,被曹操殺害了。讀到這一節時,我不禁深深為之婉惜。  《三國演義》里,還有許多好玩的故事,許多性格分明的人物,看了一遍又一遍,讓人百看不厭----課外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讓我收穫了許多知識,認識了許多英雄,有刮骨療毒的關羽,有粗中有細的張飛,還有才華橫溢、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下面我說一個空城計。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訊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么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這就是《三國演義》,有機會就去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5)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6)

《三國演義》讀後感著名古典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1330-1400)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活在元朝末期,山西太原人。他經歷了元末農民戰爭時期的社會大動盪到明太祖朱元璋統一中國後從事史編輯工作,這對他寫成《三國演義》和其他十多種通俗演義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三國演義》故事起於劉關張桃園結義,終於孫浩歸晉,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三國演義》繼承了《三國志評話》“擁劉反曹的傳統,把蜀漢之爭當作全書描寫的主要矛盾,作者熱情歌頌了劉關張的義氣,比它他置於金錢權勢,名譽,地位之上,這在以個人利益為重的社會中頗能打動人心。

本書通過了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描寫了四百多個人物,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其中尤以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孔明的"智"絕,最為典型。

我最喜歡關羽的義氣,多好的待遇,他不要,他只謝曹操獻給他的赤兔馬,日夜單騎,奮不顧身,左臂中了一箭,但沒有停下,又騎上赤兔馬找大哥劉備了。我被關雲長的義氣所感動了,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7)

《三國演義》讀後感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我國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歷史小說。它敘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魏、蜀、吳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三國演義》書中描寫的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故事,給了我深刻的教育。尤其是書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關羽(又名關雲長)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長須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一雙單鳳眼,兩條臥蠶眉,相貌非常威武、雄偉。我最佩服他的堅強,因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劃開肉,把骨頭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來,雖然這個“手術”會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一邊強忍住疼痛,一邊專心致志的和謀士下圍棋。雖然關羽在麥城一戰中身餡埋伏,被魏吳聯軍殺害,但關羽忠義兩全的英雄形象依舊長存在我心中。

再說諸葛亮。《三國演義》中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自然是諸葛亮了!我佩服他能“算”準人。他知道曹操肯定不會出兵,只會射箭;他知道魯肅忠厚老實會保護他,幫助他完成計畫;他知道周瑜嫉妒人才,蓄意刁難他。他似乎有雙神眼把人看穿,看透,看到心裡;我佩服他能看準天。知道三天后的早晨,江面有霧,這漫天大霧是天然的屏障,可以引誘曹軍發箭,而不敢輕易追趕。他還算出此時必定順風順水,他的船隊能安全返回……。諸葛亮神極了,這一切他怎么能算得準,難道他真是神嗎?仔細想想,這裡體現了諸葛亮的學識淵博,善於思考分析。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己知彼,屢戰屢勝。

我愛讀《三國演義》。我喜歡關羽的勇敢堅強,忠義兩全,大智大勇;佩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刻苦努力,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有勇有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