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豆腐”的調查

關於“豆腐”的調查

北京市 定安里國小四3班 張羽弛

一、“白毛女”之父因喝的點豆腐的滷水過多而被毒死。

出處:在校內班中上音樂課時,聽王老師說的。

評判:滷水為何有毒?有何毒?

二、孫臏在伺候鬼谷子師父時,磨出的豆漿遇到含有很多鹽份的露水,而形成了豆府肉(即豆腐)。

出處:《中華經典萬事由來故事②》中的第p229—p232。

評判:為何豆漿遇到鹽會凝固?

三、落榜的王致和為了湊點回家的路費,開了一家豆腐店。不料,因下雨使豆腐發霉,可王致和又將豆腐醃製起來,而意外的獲得了臭豆腐。

出處:《中華經典萬事由來故事②》中的p256—p260。

評判:為何發霉的豆腐吃了對身體無害呢?

四、麻婆因為為人厚道,利索能幹,所以飯館的生意做的很紅火。心地善良的麻婆知道民工很能吃辣的,所以她每次都要給民工們吃。不料豆腐實在太好吃了,眾人都跑來吃。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則是麻婆豆腐的風味概括。

出處:《中華經典萬事由來故事②》中的p268—p270。

評判:豆腐一但“酥”了,還能做到“嫩”嗎?

五、豆腐因底層無法承受上層的壓力而被壓壞,所以豆腐的高度不能超過60cm。

出處《少年科學畫報第291期》中的p5頁。

評判:如果底層豆腐的石膏含量高一些呢?

六、我國是最早種植大豆的國家,也是最早利用大豆製成豆腐製品的國家。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兩漢時,淮河流域的農民已使用石制水磨。農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後放入裝有漏斗的水磨內,磨出糊糊攤在鍋里做煎餅吃。煎餅加上自製的豆漿,是淮河兩岸農家的日常食物。農民種豆、煮豆、磨豆、吃豆,積累了各種經驗。人們從豆漿久放變質凝結這一現象得到啟發,終於用原始的自淀法創製了最早的豆腐。

出處:<

評判:為什麼六的結論與一的不同,哪個才是真的?

七、菠菜與豆腐不能一起燒。

出處:<

評判:為什麼呢?

八、夏威夷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女士常吃豆製品可防子宮癌。研究人員對在1985年-1993年期間患有子宮癌的332名婦女做了調查,並把她們的情況同生活在夏威夷的500名屬於其它種族的婦女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以豆類和豆腐等伏旱植物雌激素事物為主要食物的婦女換子宮癌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婦女低54%。研究報告說,食用熱量低的豆類食品(尤其是大豆,)、全麥食品、蔬菜和水果可降低婦女患子宮癌的危險。研究的結果顯示,食用大量豆製品的日本和中國婦女的乳腺癌和子宮癌的發病率較低。

出處:

評判:豆腐中含有什麼物質可與癌細胞抗衡?

九、鮮魚與豆腐合吃使小兒對鈣吸收提高。魚最好和豆腐一起燉著吃,因為魚體內含豐富維生素d,豆腐則含有較多的鈣,若單吃豆腐,人體對鈣就不能充分吸收,若將其與魚一起食用,藉助魚體內豐富維生素d,可使人體對鈣的吸收提高20倍。

出處:成都幼教網

評判:那么對大人管用嗎?

十、雞蛋和豆腐都很耗油,所以要多多的放油。還有,豆腐不易進鹽,最好是先放鹽。

出處:<

評判:豆腐不是含有鹽嗎,為何不易進鹽呢?

十一、泥鰍和豆腐均營養價值很高,據營養學家分析,泥鰍所含蛋白質、脂肪、鈣、磷及維生素等成分,均超過一般魚類的含量,且其肉質細嫩鮮美,味甘性平,具有暖中益氣,解毒收痔之功,被譽為“水中人參”,而豆腐則為食品中之極良者。故泥鰍和豆腐同烹,更具有進補和食療功用。

出處:

評判:為何做完之後泥鰍會鑽進豆腐里,豆腐能吸引泥鰍鑽進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