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的學問

雞蛋的“學問”

聽到“雞蛋的學問”,你是不是會問:“雞蛋能有什麼學問?它不是只能用來吃嗎?”告訴你吧,雞蛋除了吃,還有好多“學問”呢!

記得一次周末,我寫完了作業,公公讓我去外面買菜,我買了兩斤雞蛋、一斤烤鴨、兩個土豆。公公取了一個雞蛋,把它燒熟,混到生雞蛋里,然後問我: “你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辨認出來那個是熟雞蛋嗎?” “能有什麼辦法呢?”我不解地問。“你想想看。”公公笑著說。

我抓耳撓腮地苦思冥想了半天,還是不知道,於是請教公公:“我真的不知道,你快說吧。”“好,你要仔細觀察。”說著,公公讓第一個雞蛋鏇轉起來,結果沒多久就停下來了,他又讓第二個鏇轉起來,還是和第一個一樣,接著是第三個,第四個……直到第七個,它在鏇轉時跳起了“芭蕾”,公公說:“這個是熟的。”說著,他把雞蛋敲碎,果然是熟的。

這是為什麼呢?公公告訴我,生雞蛋裡面的蛋黃和蛋白是液體,當蛋殼開始鏇轉時,雞蛋裡面的液體由於慣性的作用,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所以生雞蛋鏇轉起來比較慢。相反,熟雞蛋裡面的蛋黃和蛋白是固體,而且和雞蛋殼已結為一個整體,當我們轉動雞蛋後,各部分一同鏇轉,所以鏇轉起來的速度比生雞蛋來要快一些。

看來生活中處處都有學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