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

建國前夕,全國政協會議籌備會第六小組――“國旗、國徽、國歌” 評選小組從7月13日起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光明日報》、《大眾日報》等全國各大報紙上連續刊登《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向海內外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國歌方案。 截止8月20日,新政權籌備會共收到國旗圖案 2992幅。應徵者遍及全國和海外,包括社會各個階層。

經過第六小組精心選評,從來稿中選出38副圖案,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交新政協會議審評。對國旗圖案委員們討論非常激烈,大家意見也比較分散,最後沒有形成決議。

1949年9月25日晚8時,毛澤東和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會議廳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人士對國旗、國徽、國歌的意見。毛澤東拿起放大了的編號為“復字32號”的五星紅旗圖案說:“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毛澤東為五星紅旗做了新的解釋,更賦予了五星紅旗新的生命,大家熱烈鼓掌表示贊同。 1949年9月27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是國家的象徵。它通過一定的式樣、色彩和圖案反映一個國家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在一個主權國家領土上一般不得隨意懸掛他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徵著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著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