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名人

農曆正月初七,我們《小學生天地》小記者一行6人去給土家文化名人——蕭國松爺爺拜年。

我們預約了蕭爺爺,下午我們興高彩列地來到“民俗文化村”,雖然是冬季,但那裡古木參天,綠樹成蔭,繞過潔白的圍牆,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築掩映在鬱鬱蔥蔥的大樹叢中。我們鳥兒般嘰嘰喳喳來到二樓,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爺爺迎了出來,只見他身穿深藍色布衣,頭帶紫色絨帽,精神矍鑠,面容和藹可親,一笑,眼睛眯成一條線。我們猜想他一定就是肖爺爺。“小朋友,你們是來找我的吧?快進屋,快進屋。”一邊說,一邊伸手邀請,我們都擁進他的屋子。

還沒等我們坐下,蕭爺爺就端出熱氣騰騰的茶,各式各樣的點心和五顏六色的水果。我們好奇打量著客廳,簡單幹淨的家具,擺放的十分整齊。

“孩子們,來參觀一下我的書房吧!”

我們簇擁著,迎面撲來淡雅的書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牆壁伽利略的名言佳句“把生命的一切交給科學。”棕色的大書桌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書,讓我們目不暇接,一盞精緻的小檯燈,一盆素雅的水仙散發著陣陣清香。

蕭爺爺拿出克雷洛夫的照片道:“我就是看了他的作品後,深受啟發的。從部隊轉業後就開始了我的創作生涯,創作是十分辛苦的,經常都是十幾小時,通宵達旦。”

“我們讀過您的許多詩詞,比如《竹枝詞》,那您的第一首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呢?”我們追問著。

蕭爺爺略加思索地說:“那是一個深秋的夜晚,一陣悠揚的琴聲深深地吸引了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屋子,只見皓月當空,江面碧波蕩漾,一輪圓月在水中搖曳,我脫口而出‘三弦叮咚誰撥開,勾我慢步出陽台,眼前碧江沉月影,南曲伴同清風來’”。

“蕭爺爺,我們不但讀過你的詩,還讀過您許多童話,請問您什麼時候開始寫童話?”

“在部隊時,一個偶然機會,戰友邀我去河裡捕魚,我不想去就說:魚對你們這些鴨子是美餐,但我這隻雞卻愛吃蚯蚓……一想這不就是一篇童話故事嘛,我一口氣寫了七篇,後來我就越來越喜歡了,至今我共寫了一千多篇。寫作已成為我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在我仍是不停地寫。”

蕭爺爺還給我們講了許多有關他充滿樂趣和智慧的故事,介紹了許多中外著名作家和作品。他囑咐我們,珍惜現在時光,多接受文學作品的薰陶,使自己成為有才氣的人。他給我們每人留下一句勉勵的話,給我這樣寫著:“朝著少年時許下目標前進。”

不知不覺,我們打擾蕭爺爺半天了,夕陽透過密密層層的枝葉,斑斑駁駁地灑在蕭爺爺的書房裡,我們與蕭爺爺依依惜別。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仍沉浸在蕭爺爺情深意切的話語裡,我從中悟出寫作的秘訣就是多思考、多觀察、多閱讀、多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