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讀後感

讀《中國夢》有感

在這個月,我讀了《中國夢》這本書。在書中,我了解到中國夢的相關事項,中國夢的由來,實現中國夢的步驟,中國夢的未來。

歷史經驗的鑑證,新社會應當是這樣一種社會,它的結構將比資本主義堅固得多。既然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會把資本主義炸得粉碎,那么在這個資本主義的廢墟上必然出現沒有舊社會所固有的那些矛盾的社會。就是說,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應當有以下及點:1、它應當是有組織的社會;它不應當有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私人企業主的競爭、戰爭和危機;2、它應當是無階級的社會,它不應當是由相互敵對的兩部分人組成,它不能是一個階級剝削另一個階級的社會。而這樣的無階級的和全部生產是有組織的社會,只可能是協作的、勞動的、共產主義的社會。

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分配是按需求來分配產品。在過去共產主義的實踐中,人們的理解為我需要什麼就拿什麼,這是對共產主義社會按需分配的非常巨大的誤解!共產主義的生產方式不是為市場生產,而是為自己的需要生產。不過這裡為自己生產的不是單個企業主,也不是單個的農民,而是整個這個巨大的勞動組合。為了科學合理的將產品分配到人們真正需要的生活中,使人們理解按需求分配的正確含義,共產主義按需分配需要有的幾個原則:一、保障所有人的最低生活需要,體現社會主義的最為人道的一面。二、對貢獻大的,要有所體現,但是絕不是像資本主義社會的無限度。要以榮譽為主,物質為輔。三、分配差距不能太大,要體現團結精神。四、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並有高超能力者要大家公認的特殊待遇,當然是在發揮其能力方面要為其創造條件,不能有過分的權利。但是在共產主義社會初期,產品仍要按勞分配,只是要注意,這並不意味著你生產了多少財富就領取多少財富,因為社會生產還需要剩餘產品來完成積累,這樣人類物質文明才會不斷前進、擴大和改進。

共產主義制度下的管理,在共產主義社會將不存在階級了。既然在這個社會裡沒有階級,那就意味著在這個社會裡也將沒有任何國家了。在共產主義制度下,地主、資本家、僱傭工人都不存在了,只存在普通人——同志。階級沒有了,階級鬥爭也沒有了,階級組織也就不存在了。因而也不存在國家了:國家在這裡已無必要,因為階級鬥爭沒有了,不需要對任何人進行約束,也沒有任何人去幹這種事。共產主義制度下,實現人人平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共產主義制度下的生產力的發展代表這共產主義的優越性。當共產主義制度取得勝利並確立位置的時候,它就會迅速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是大型的、協作的、統一的經濟。它是從資本主義社會的整個發展和無產階級在這個社會中的地位里產生出來的。共產主義不是空想,而是科學地在人類世界建立自文明以來就夢寐以求的人間天國的理論和實踐。我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新人,堅持共產主義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