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打群架

前幾天,聽說,高三發生了“打群架”事件。據說是四個班打一個班,但後來亦有傳言說是六個班打一個班。不知是確有其事還是有人在“標榜”什麼抑或是在表現被打者的可憐與打人者的強勢?不過,不管是上述的那一點原因,其事件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

單單聽著“四打一”或“六打一”的陣勢,似乎有種以強凌弱的感覺。可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這“可憐”之班想必亦有“可惱”之處。否則,除了刻意地挑釁,還有什麼會引起如此強烈的爭鬥?

就整個事件來說,我是連旁觀者都算不上的。我所知的,不過是聽到大家傳來傳去的只言片字。不過,就我所耳聞的來看,這場班級間的爭鬥初始的誤會只消一句“對不起”便可解釋得清。為此而爭鬥,就算是在國小也會被人呲之為“幼稚”吧?現在卻出現在高中的校園,高三的班級!真是不可思議!有時候,各退一步不會說明誰就是懦弱的,反而是這為了義氣之爭的各進一步會被他人所恥笑。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他有理性,會判斷是非。這是為人區別於動物來說應引以為傲的一點。動物尚且只是為了生存才爭鬥的。那么,一個有理性,有文化的人,為何會因口角之爭而在大庭廣眾之下如此撕扯在一起呢?

或許,有些同學就是如此——他沒什麼值得驕傲的成就,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唯一的途徑就是引起爭端。我不喜歡這種行為,這些人以為,自己能叫來幾個“兄弟”或幫別人打幾次架就是有能力的,甚至還會洋洋得意地四處宣揚自己的“豐功偉績”,卻不知他人對其的無視。別總以為自己會像武俠小說中的主角一樣——憑著打勝幾場群架的“功績”,名聲就會節節攀升,直至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大哥大,那不過是虛構的故事而已,真正的強者不會是那般的不堪。

小時候,會在步行街上看到耍猴的。看兩隻猴子在當中打鬥時我會為它們感到悲哀。但,比之於同學的“打群架”,那猴子似乎更幸福些——畢竟,那是它們的生存方式,如果打得好,還會有賞錢。那么,“打群架”打得好的同學,能得到了什麼“獎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