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古箏作文

我愛古箏作文(1)

我愛古箏古箏是我國名族古典樂器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樂器。它的樂聲雖不如鋼琴優美,吉他那樣充滿風情,薩克斯那樣沉穩……卻依然深得我的喜愛。古箏的結構是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我最喜歡的古箏曲名叫《高山流水》,整首曲子一開始輕柔舒緩,就像在夢裡翱翔一般,之後又彈出了鳥兒的鳴叫聲,流水的淙淙之聲,水花濺起拍打石壁之聲……突然,一陣清脆的鳴叫聲,將這一和諧的畫面匯成了一個個跳躍著的音符,在我耳邊迴蕩,在我心中蔓延。正所謂“巍巍乎志在高山”, “洋洋乎志在流水”啊!而這么美好的一首曲子,還有一個故事呢。春秋時期的一位琴師名叫俞伯牙,一日他來到荒野中彈琴,正巧被樵夫鍾子期聽得,悟出其中含義,與俞伯牙交談片刻。使俞伯牙感到自己找到了知音,驚說:“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後來鍾子期死後,俞伯牙摔琴絕弦,終生不操。一首琴曲可以讓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結為良知好友,能讓人們陶醉在美妙的琴聲之中,能讓人們開拓視野,敞開心扉去無限的幻想,更能讓我愛上這一樂曲,讓我愛上這一樂器。

我愛古箏作文(2)

古箏,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當我彈奏它的時候,我總感覺穿越了時空,回到了久遠古代。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我剛開始學習古箏時,先是認識那些粗細不一的琴弦,後來我才知道,它是從高音到低音。然後又練習指法,感覺很容易,一到兩天我就學會了。後來還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練習曲,這對我來說也沒什麼難度,接著又學習了“四級”的曲子,如《漁舟唱晚》、《高山流水》這些曲子,通常是由慢速、中速、和快速組成的。每當我彈得時候,兩隻手便忙得不亦樂乎,手指都磨破了,唉!真難。

隨著每天的練習,似乎也有了難度,再也不像初學的我,現在對它已經不再感興趣了。我早已心煩意亂。每當我彈古箏的時候就皺起眉頭,眼睛瞪的溜圓,大聲說:煩死了!在練習的過程中,如遇到一點兒不會的,就把手重重地摔在古箏炫上。真想放棄,不學了!

可每次在我想退縮的時候,媽媽總是鼓勵我說:不經過風雨,哪會見到彩虹!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啊!短短的一句話,卻激勵了我,當我彈古箏時,不再皺起眉頭。

因為我的刻苦練習,我的古箏水平已達到了十級,我拿到了十級證書的那一天,笑得嘴都合不攏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好訊息真是一個連著一個,我校在書法藝術節上需要我們大顯身手呢!真是太好了!回到家,我告訴爸爸媽媽,他們也替我高興!

古箏不但能鍛鍊手和大腦的靈活度,還能陶冶情操,我愛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