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中國茶

十月二日,吃過午飯,我便約上父母一同去西郊八大處參加“第八屆中國茶文化節”的遊園活動。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晴空萬里,正值豐收季節。前來參觀的遊人絡繹不絕,為這座幽靜的古剎平添了幾許節日的氣氛。

伴隨著優雅的音樂聲,我們緩緩地走進了八大處的大門,映入眼帘的便是——茶樹圍繞著的花壇中央高聳著一把大大的紫銅壺,壺嘴傾斜著,源源不斷將流出的水倒入杯中,引來了許多的遊客駐足觀看,合影留念。循著水聲我觀察四周,在盆栽的茶樹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牌子,茶樹高兩尺有餘,枝葉翠綠,茶花香郁,在紛雜的人群中,大多數人忽略了它們的存在。我蹲在地上,仔仔細細看著那上面的每一行字,這200餘株茶樹是由飛機從福建空運至此,幾乎涵蓋了所有茶樹的種類,大致有福建茉莉花茶、福鼎大白茶(也叫華茶一號)、福鼎大毫茶(也叫華茶二號)這三大類五、六十個品種。據(唐)陸羽《茶經》“一之源”載:“茶者……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莖如丁香,根如胡桃。”我在此觀察看來,確實如此。我將這些內容一一記錄下來,我想:了解茶文化的內涵缺少不了這些內容。

繞過“映翠湖”,沿著掛滿了紅色宮燈的長廊慢行,一溜介紹中國十大名茶的展板吸引了我,上有“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武夷大紅袍、安溪鐵觀音、黃山毛峰、安徽太平猴魁、雲南蒼山雪綠、湖南君山銀針、福建白毫銀針、廣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起源的介紹。這些知識令我大開眼界,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我拽著老爸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穿行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位於二處的主會場,只見主席台上一張木質的八仙桌端放在中央,桌上擺放著精緻的茶具,四位端莊漂亮的“茶藝小姐”正在做著精彩的表演,先是“烏龍入宮”,然後是“春風拂面”,接著是“清洗仙顏”,然後是“懸壺高沖”,再是“關公巡城” 、“韓信點兵”,最後以“敬茶品茗”結束了表演,台下不時傳來熱烈的鼓掌聲,台上台下的呼應,把茶藝表演活動推向了高潮。在座的各位觀眾也得到了茶文化的薰陶和美的享受……

今天的茶文化節我算是沒白來,不僅學習了有關茶葉的知識,品嘗到了福建的功夫茶,還觀看了精彩的茶藝表演,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親身的體驗,感受到了中國茶文化發展過程中更為彌足珍貴的“精髓”之所在。用清朝詩人汪懋麟的詩句來比喻是最恰當不過的:“貽我綠雪芽,重比南金賈。鉛罌刺茶頌,香郁敵蘭麝。”是啊,悠遠綿長的茶文化帶給人們不僅僅是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用勞動和智慧凝練的結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