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碉樓,感受它的歷史氣息

經過一小時多的車程,我們到達了開平其中一個碉樓村落——自力村。導遊帶我們參觀了自力村最美麗的碉樓——銘石樓。銘石樓的樓主方潤文是一個旅美華僑,以前在美國謀生,經過拼博,最終衣錦還鄉,用巨資修築了美麗的銘石樓。走進銘石樓,一股古老的氣味迎面撲來,定神一看,就看見廳中央掛著的四幅,1.2米高的古老照片,分別是樓主和樓主的夫人和兩位姨太太。照片中的方潤文戴著眼鏡,打著領帶,身穿西裝,一副洋派頭;他的右邊為元配吳氏,吳氏右邊是二太太梁氏,方潤文的左邊是三太太楊氏,捲髮,連衣裙,穿著時尚。銘石樓幾乎完整保留著居家狀態:枝形鑄鐵煤油吊燈,五彩玻璃隔斷屏風,西式的美人臥榻,中式的雕花大床,甚至幾雙黯淡了、踏實了的繡花鞋也依然落寞規整地擺放在床前,等著玉人晨起臨窗梳妝……第1層為廳房,第2至4層為居室,第5層為祭祖場所和柱廊、四角懸挑塔樓,第層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瞭望亭。樓內保存著完整的家具、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在牆壁上,還雕刻了各種精美的圖案。雖然歲月無情,紅木家具上渾然青灰,但這是最好的歷史見證。

號稱"開平第一樓"的瑞石樓,坐落在開平市蜆岡鎮錦江里村後左側。樓高九層,占地92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牢固非常。人們坐車從公路經過,老遠就可以看到它在竹叢樹林背景的襯托下高高聳立的雄姿。說它是"開平第一",不僅是高度上第一,外觀上也是別的碉樓難以相比的。樓的頂部有3層亭閣,凸現西方建築獨特風格,其中以四周用承重牆接托的羅馬穹窿頂和以支柱支承的拜占廷穹窿頂造型最為顯著,給人以異於常態的美感。該樓首層至五層樓體每層都有不同的線腳和柱飾,增加了建築立面的效果。各層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構圖也各有不同,顯得靈活多變。五層頂部的仿羅馬拱券和四角別致的托柱有別於其他碉樓中常見的卷草托腳,循序漸進,向上部自然過渡,很有美學上的視覺效果。六層有愛奧尼克風格的列柱與拱券組成的柱廊。七層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頂的角亭,南北兩面可見到巴洛克風格的山花圖案。八層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層小涼亭的穹窿頂,羅馬風格濃重。樓名匾額放在七層上部正中的位置,"瑞石樓"三個剛勁雋秀的大字。從外觀上的整體結構看,瑞石樓比例勻稱,宏偉端莊,牆體的法國藍塗色給它平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息。

該樓是中西建築風格完好結合的典型。在整體的西方建築風格中,樓主著意加進一些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因素,這在窗框、窗楣圖案和六層圍牆外牆的圖案、灰雕中得到了體現。中式結構,在樓的內部結構和陳設中得到充分的表現。內部布置、用具和擺設是嶺南傳統的樣式。每層都有從香港購買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風,上面雕刻著篆、隸、楷、行、草各種字型的詩句。

建築,應是與一地的風土人情相匹配,而這些照搬西式風格的房子,經歷了歲月風雨之後,也成為了經典。它們興建之初,或許也曾招人詬病?締造者們才不想那么多呢,也從未指望有一天會為人們趨之若鶩,他們所想是蓋一座家園蔭庇子孫,所以如此盡心盡力。老房子的動人之處,正是它們的細節;而細節之所以動人,最終是因為賦予細節的人的傾情。沉睡百年的碉樓正一座一座地被喚醒,一座一座地被標上文物的標誌,海外華僑為建築使上揭開了最輝煌的一頁,歷史見證,將永久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