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北方沙塵暴及反思

20日18時,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受另一股冷空氣影響,新一輪沙塵天氣會接踵而至。從19日到20日11時,中國大約有18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2.7億人口,遭沙塵天氣侵擾。 

另據報導,截至目前,旱災已致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西南五省(自治區、直轄市)5000多萬人受災,未來十天仍沒有明顯降雨跡象。

北方沙塵肆虐,西南旱災持續,如此天災讓人看著揪心客觀地講,今年的沙塵天氣和特大旱災,與氣候異常有直接關係。據氣象專家稱,沙塵天氣主要是前期乾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不穩定的熱力條件形成大風或強風天氣造成的。導致西南乾旱的原因,是高原熱力因素加厄爾尼諾現象發作的結果。但毋庸諱言,我們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長期以來,追求gdp的政績觀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嘴上講保護生態環境是惠及子孫萬代的頭等大事,但實際乾的卻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斷子孫後路”的蠢事;一些地方招商引資急功近利,不顧環境危害制定“土政策”允許上污染企業,為環境違法企業“保駕護航”,形成“老闆賺錢、民眾受害、政府埋單”的惡性循環鏈。

再看我們的防災減災形勢,也不容樂觀。旱災肆虐,暴露了我國水利工程的隱憂。據報導,我國的農田水利工程多數修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設施老化、功能衰退。我國現有的18.3億畝耕地中,尚有9.59億畝是沒有灌溉條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億畝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此外,我國的水資源配製和調度也缺乏一個完備的預防機制。

正是由於我們平時對自然災害缺少防患意識,不夠重視,應急處置能力不足,以至於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侵襲,各種防災減災設施不堪一擊。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增強災害抵抗能力,已成為擺在政府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沙塵旱災肆虐,是對人類警示,當下我們要儘快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正確處理好“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關係,主動節能減排.防治污染,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此外,還要強化防災減災意識,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相關設施建設,做到未雨綢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