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周圍環境調查報告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市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是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從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間,有48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孫中山、周恩來曾在此進行過革命活動,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早在十年前,惠州已進入中國大中城市“投資硬環境40優”、“綜合實力50強”的行列,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廣大投資者所認同。近兩年來,惠州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作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加大了城市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使惠州的環境優勢更為凸現。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相互配套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惠州港為國家一級口岸,水路距香港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線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達1.2億噸,現已建成2座萬噸級通用碼頭和4座3.5萬噸級的原油油氣碼頭,形成年吞吐量1500萬噸的規模。改革開放20多年來,惠州市堅持“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賽、麥科特、華陽等一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等一批民營企業集團。創立了tcl電話機、tcl王牌彩電、tcl手機、富紳襯衫、麥科特照相機、德賽電池、德賽數碼龍音響、僑興電話、cect手機等一批工業產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國性的市場網路。引進了美國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韓國三星、lg,荷蘭飛利浦和中國聯想等國內外著名廠商、跨國公司在惠州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逐步構建起以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一齊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格局。XX年11月,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43億美元,外方投資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殼牌有限公司,將於XX年正式投產。該項目的上馬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牽動效應,預計在未來的5-XX年內,該項目將給惠州帶來600-1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個項目的建設,標誌著惠州新一輪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奠定了惠州百年發展的格局,必將對惠州乃至廣東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當前的惠州政通人和,蓄勢待發。市委、市政府正抓住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動工建設的歷史性機遇,迅速掀起新一輪發展潮,全面推進現代石化數碼名城建設,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委、市政府計畫用XX年左右的時間,把惠州建成“四個基地、一個中心”,即數碼信息產業製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對外貿易出口基地、度假觀光旅遊基地和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到XX年,全市gdp力爭比XX年翻兩番,達到1700億元,人均gdp超過5600美元。與此同時,全面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力爭XX年成為廣東省文明城市,XX年左右成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在3-5年內把惠州建設成為文明生態城市,並逐步奪取“中國人居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以及“國際花園城市”的榮譽稱號。

通過這次調查,我不僅了解到惠州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深深地感受到這巨大的變化離不開惠州人民的辛勤勞動,隨著時光的流逝,惠州人民用雙手與智慧型建造出來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惠州好樣的!我為你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