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南京》有感昨天,我們全家冒著傾盆大雨來到工人文化宮,觀看了《南京》這部電影。《南京》這部電影是通過幾個當年生活在南京的外國人的日記和幾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敘述,反映了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情況。日軍對中國人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痛心疾首,義憤填膺。電影中,當年的一位中國士兵說:那時,中央的士兵上前線打仗,剛到前線就後退,不得不後退,只能後退。因為上前線時,每個士兵只發了兩顆子彈,打兩槍就沒了,根本沒法打。而在日軍攻占南京之前,日軍的飛機在南京的上空,每天上百次地轟炸。資料顯示:當年日本的國力十分強大。雖說人口不足1億,但是日本年產鐵309萬噸,鋼640萬噸,是我國的40倍左右,可產飛機600架,坦克200輛,夠源源不斷地供應它的部隊向前推進。那時日方可以生產飛機、航母、軍艦、坦克等許多現代化武器。而當年的中國,部分部隊還在使用古代的一些冷兵器。看來科技和國家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科技發達則國家強盛;科技落後則國家也落後。從另一方面來看,那些外國人也是手無寸鐵,可是他們為什麼沒有被日本軍殺掉,是因為在他們背後有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支撐,比如德國、美國。“落後就要挨打!”當時我們中國的科技落後,人民只有挨打的份。只有科技進步了,國家強大了,人民的生命才有保障,我們才會擁有和平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