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故事發生在群雄爭霸的東漢末年,中國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東面的江南一帶是吳侯孫權的吳國領地;北面中原一帶是魏君曹操的魏國領地;而西面四川一帶則是蜀王劉備的蜀國領地。三人都是亂世英豪,擁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大志,然而多年爭鬥的最後結果卻令人感嘆。曹操死後,司馬懿趁機用計滅了魏國,改國號為晉;此時的西蜀中,劉備和諸葛亮都已逝去,後主劉禪昏庸無能,在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大軍攻打的時候不顧大將姜維的勸說,投降了司馬昭,使得司馬昭輕易地占領了蜀國;而東面的孫權死後,孫皓惡霸欺人,國道衰微,最終也被司馬昭占領。最終,司馬懿父子統一了天下,三國歸晉,結束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三國演義》中描寫了眾多性格迥異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勇猛善戰的關羽、張飛、心胸狹隘的周瑜、溫文爾雅的劉備……在作者羅貫中筆下,這些人物栩栩如生,演繹了許多跌宕起伏、盪氣迴腸的故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曹操煮酒論英雄、王允連環計殺董卓、劉玄德三請諸葛亮、孔明草船借箭、周瑜火燒赤壁、諸葛亮三氣周公瑾、陸遜火燒連營……每次讀《三國演義》,我都如痴如醉,仿佛已經置身於東漢末年那風雲變幻的戰場上,為董卓之死而快慰,為劉備三顧茅廬而感動,為諸葛亮巧借東風而讚嘆,對龐統之死而悲哀……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妙筆生花,把一百多年間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寫得條理清晰,無論是對戰爭場景的描寫,還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是對故事情節的講述,都那么生動,活靈活現,我讀了一遍又讀一遍,仍然愛不釋手。《三國演義》這部巨著讓我充分領略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更讓我深深了解了中國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