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精神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乾."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這句傳誦千古的古詩名句,它所讚揚的正是蠟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蠟燭,在許多的的眼裡,它只不過是一種已經過時的照明工具罷了.可是,又有誰曾想到過,蠟燭為了照亮我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每當停電時,人們才會想起那小小的毫不起眼的蠟燭,迫不得已才會用它來照明.這時,蠟燭總會落下如同紅寶石般的淚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蠟淚.每當看到這樣的情景,我都會想起教育我們的老師.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是那樣偉大,給予我們那么多知識,工作那樣辛苦,卻沒有半點怨言.他們不索取回報,只求一盞明亮的檯燈和一張簡陋的辦公桌,就在那上面給我們批改作業,寫教案.就是這樣的條件,老師不知培養了多少國家的棟樑之才,而老師吸取的只是有害健康的粉筆灰.有人把老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養了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可是,我認為用蠟燭比喻老師更為恰當,老師用光明給予了我們知識,卻毀滅了自己,那閃閃的蠟淚就是老師看到我們成為國家棟樑之才而流下的汗水.假如沒有老師,我們的知識又從何而來呢?

還有那些農民,他們也有這樣的蠟燭精神,他們頂著烈日流著汗水冒著風雨,就是為了耕種莊稼,為我們提供蔬菜和水果,讓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在夏天,他們頂著炎炎烈日為莊稼鋤草除蟲;在冬天,他們忍受著寒風朔雪,為莊稼搭棚.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他們都能堅持下去.這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勞作,最終換來了令信喜氣洋洋的大豐收.他們只求能吃飽飯,過上溫飽生活.其它什麼也不求,就這樣為我們提供糧食.這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蠟燭的精神.如果沒有農民,我們的糧食又從何而來.

蠟燭雖然很普通,但它的精神實在可貴.具有蠟燭精神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尊敬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如果人人都具有蠟燭精神,那世界該多么美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