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銀元》讀後感

我很喜歡《星星銀元》這篇文章,而且我深有感觸.

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她父母全死了,她只有一身衣服,和一個麵包,一個男人向她要麵包,晚上,一個年女孩向她要裙子,一個男孩向她要襯衫.她把所有東西都給了別人,身上分文沒有.最後天上掉下了銀元和衣服.

我是這樣理解同情心的: 同情心是道德敏感性的來源。一個人的道德敏感性是一種“對他人的情感、處境有更為準確理解和體驗”的素質,是兒童最早表現出來的對他人的理解與同情。道德敏感性的特點是:它不是依據道德規範,而是建築在道德潛能的基礎上,通過“正確的交往;親身體驗;關注他人的願望;理解他人的情感、願望和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早期的道德素質。

人是特殊的社會動物,所以通過遺傳,人類不僅遺傳了獸性,更重要的是也遺傳了人性,而“向善性”就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孟子就指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這“四端”在嬰幼兒已經有不少表現,說明存在著先天的道德學習潛質,它是造就高尚人格的基礎。對這些潛質的發現與保護、激發,應該是有遠見的成人的任務,尤其在面臨地震災害這樣人類巨大事件的今天。

每個人多一點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