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母雞”“小青蛇”誕生記

“肥母雞”“小青蛇”誕生記同學們,你們捏過面人嗎?捏麵人很有趣。星期天,我捏了兩個面人,一個是“肥母雞”,一個是“小青蛇”。

捏麵人要什麼面呀?捏麵人要不稀不乾的發好的面。我把這些面裝進大瓷碗裡,拿一些麵粉均勻地撒在面上,和好面。

我先捏一個母雞的原形。把母雞分成三部分:頭、軀幹、尾。

把母雞的背捏矮,把頭、頸、尾特意捏高。結果成了一座“小山”,兩座“山峰”高,一座“山峰”矮,最主要的是“母雞”像一隻瘟雞,站都站不起來。我拿給爸爸媽媽看,他們哈哈大笑,因為“母雞”扁扁的,爸爸開玩笑說:“母雞真悲慘哪!被車輪壓成肉餅雞了!”爸爸媽媽給我指點迷津,讓我用牙籤或火柴棒當雞腿支撐雞。

於是,我又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捏了一隻母雞。我吸取上一次的教訓,用了更多的面,又準備了兩根牙籤,開始認認真真地捏了起來。和上一次一樣,我的製作方法基本沒有變,只不過是把母雞的背捏高了一點,頭、頸、尾捏低了一點,在捏雞腿的時候,我把兩根牙籤分別插到了雞肚皮中。時間老人邁著急促的腳步走呀走,過了好長時間我才把這隻母雞捏起。我想,這回爸爸媽媽可能滿意了吧。沒想到爸爸媽媽還說立不起來。乖乖,這可難住我這個“小諸葛亮”了。

經過我好幾次的嘗試,可總也不成功。我有點灰心了。這時,碗裡的面給我點燃了希望之火。什麼?碗裡的面給我點燃了希望之火?是的,我想,只要再添點面,母雞不就肥了嗎?

肥了不就立起來了嗎?我和上一次的製作方法一模一樣,我沒有捏雞腿,把母雞雪白的肚子壓平,並加上兩顆紅紅的花椒當眼睛。很快,一隻又肥又大的母雞捏成了。我又拿給媽媽看,媽媽說:“兒子,你的手可真巧呀!把這隻‘肥母雞’捏得真像活了一樣!”,我拿著這隻“肥母雞”又蹦又跳,高興勁甭提了!

碗裡還剩下一些面,怎么辦?這可難不到我“小諸葛亮”

也!我決定用這些面捏既好捏又好看的蛇。我把這些面搓成長條,一圈一圈地盤起來,把頭部捏成三角狀,加上兩顆黑油油的花椒當眼睛,簡直栩栩如生。

媽媽把這隻“肥母雞”和這條“小青蛇”放在蒸鍋里蒸。

過了20多分鐘,熱氣騰騰的“肥母雞”和“小青蛇”蒸好了。

等它們冷卻後,我把水粉顏料拿來,給它們上色。頓時,“肥母雞”“小青蛇”就像活了一樣,好看極了,你瞧,肥母雞圓圓的腦袋淡黃淡黃的,尖尖的嘴巴金燦燦的,雞的頭頂略帶大紅色,雞肥鼓扭扭的身子淡紅淡紅的,雞尾巴是深綠的,五顏六色的肥母雞仿佛在捉蟲子吃呢!更使我意外的是,雞肚子下有一個又大又圓的黃雞蛋,四周圍還有一圈小蛋,好像肥母雞正在下蛋。原來,這是蒸籠的排氣孔的“傑作”。“小青蛇”

全身鮮綠,就和《新白娘子傳奇》里的青蛇妹妹一樣可愛。最後,我把他它們小心翼翼地放進精美的包裝盒裡,準備聖誕節那天送給丁老師。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鍛鍊耐力,鍛鍊才華。這就是捏麵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