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這份愛

學生稿

學生稿:

忘不了這份愛

——讀《感謝那隻手》有感

“這是您的手,老師。”在讀這篇《感謝那隻手》時,小道格拉斯這句稚氣未脫的話語不禁令我為之一顫。是的,他不跟別的同學一樣,只感謝餐桌上的火雞或冰淇凌,他要感謝的是那隻包含著信任、信心,給了他愛與自尊的手——老師的手。

我反覆讀著這篇文章,慚愧竟隨著感動一起湧上了心頭: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在感恩節、父親、母親節的時候,才想起要感恩父母。平時,些充滿愛的細節都被我忽略了;在不知不覺中,我讓愛如細沙般從指縫間流走,以為父母的愛是天經地義的。然後,小道格拉斯生活在貧寒孤獨的世界當中,還能去感謝那微不足道的愛之手,我為什麼連給了我生命的父母都常常忽略呢?

我知道媽媽的手,在給我剝蝦時被劃破過,在冬日為我洗衣服時被凍紅過,在我要求摘那枝薔薇時被刺痛過……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在上個學期。記得那天,我得了感冒,那隻手便歇不下來了:倒水,沖藥,甩體溫計、蓋被子……那天,她還殺了條鯽魚給我補身子。廚房裡,那條淘氣的魚左蹦右跳,無論媽媽怎么敲它,它都我行我素。為了讓我快點吃上魚,媽媽開始去魚鱗,魚不停地翻動著,跳躍著。媽媽一不小心,手被劃到了,我在外面嚇出了一身冷汗。可媽媽卻好像未感覺到,讓魚血混進了自己的血,額上的汗水細細密密得如針尖,上牙咬著下嘴唇都快咬破了。我在玻璃窗外啞了:“媽……”,“在這幹嗎?趕緊去喝藥,順便幫我拿條創口貼喔”。原來,媽媽是知道自己手破的,卻就這樣忍著……在我既而模糊的視線中,媽媽的背影是那樣高大。夕陽的餘輝透過被枝葉和紗窗,靜靜地灑在磚紅色的地板上,如黃燦燦的槐花蜜般流淌在我和媽媽的身上,溫馨,溫暖,又甜蜜,可嘴角的“蜜”卻是鹹鹹的……這也許就是愛的味道吧!

落葉在空中盤鏇,那是大樹感恩大地;白雲在天空飄蕩,那是白雲感恩藍天;雖然母親從未要求過回報,但感恩母親,我會平安地走在上學路上,更會更好地走向我未來的人生路。

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都因為愛而生存,因為有愛,苦難的跋涉者揚起了生活的風帆;因為有愛,黑暗中的沮喪者露出了堅強的笑容;因為有愛,孤獨的小道格拉斯才會擁有感恩的情懷;因為有愛,人的生命軌跡才會如此亮麗豐滿。種下愛,收穫愛,忘不了這份愛,珍藏這份愛!

家長稿:

感恩的心靈 和諧的世界

今天,經女兒推薦,和她一起讀了一篇充滿人情味的文章《感謝那隻手》。小道格拉斯家境貧苦,他的衣服總是髒兮兮的。可放學後,老師都會拉著他黏乎乎的小手,一起走一段路。因此,當同學們畫出美味的冰淇淋或香噴噴的火雞以示感恩的時候,小道拉斯卻畫了一隻大手,他說:“老師!這是您的手”。

讀到這裡, 我不禁感慨:多么可憐可愛的孩子,多么可親可敬的老師呀!道格拉斯是一個可愛又懂事的孩子,他有著一顆敏感而懂得感恩的心。他的這幅畫感動了老師也感動了我們這些讀故事的人們。其中也包括我和我的女兒,女兒當即寫下了讀後感《忘不了那份愛》。女兒的文章中細述了幾件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小事,看得做媽媽的我熱淚盈眶,自責平日裡耐心不足之餘,對女兒由讀這篇文章引發的感恩之心甚感欣慰。平日裡為了工作和生活而忙碌著,已經很少有時間去專心閱讀書籍了,那些由文字給我們帶來的感動才是真正讓人們可以去深切體悟和回味的。這次“親子共讀”活動,無論是對孩子還是我這個家長而言,同樣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在文章的結尾,作者提出:我們每個人都應儘自己的所能,給予別人。是啊,如果我們都能以一顆平等心,仁愛心,給予別人,尤其是弱勢(小)的群體,讓他們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生活,那么,社會各類暴力事件就一定可以減少一些,再少一些,我們的世界也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我們應該一起共同去努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