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後有感

讀《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後有感  這篇文章是伊爾莎·斯奇培爾莉寫的。它的大概意思是:小時候父親帶“我”登教堂高高的塔頂,父親教導“我”,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試試!“我”一直牢記在心,後來記敘了兩件事都說明了父親說對的,這句話讓“我”受用不盡。 讀完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讀中班的時候,我不知道水墨畫顏料去哪裡買,第一天問別的小朋友借了,但我知道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就鼓足了勇氣問他:“國畫顏料去哪裡買?”因為那時大家都很小還不太懂,他結結巴巴地說:“好像在……青少……年宮的……小店……買的,你……問他……去買……吧!” 下午放學了,外公帶著我立刻去買了一盒國畫顏料,又買了幾支毛筆。第二天,我對他說:“謝謝你。”他隨口答道:“沒關係。” 從這件事中,我知道了不能總是堵在一個死胡同里出不來,我們要動動腦筋,才能鑽出死胡同,雖然另一條路也許不是那么直接,但幾經周折還是能夠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還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來更快地到達目的地.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此路不能通行,還可以走其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