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開放多元參與立體互動

——新課程背景下嘗試接力作文教學模式的點滴心得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紫微國小 許晗峰摘要:接力作文模式開放了習作的話題、形式、課堂、過程和評改。它營造了自由寬鬆的習作環境,倡導了輕鬆和諧的人際關係,使用了不拘一格的評文“標準”,它實現了孩子、家長、教師之間的多元參與,立體互動,大家相誠以待,心心相通,互幫互學,其樂融融。它的實質是E教育時代學生個性化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形象一點地說,孩子的接力作文的創作是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相逐,是用生命點燃生命,以智慧開啟智慧的相互造就。 關鍵字:接力作文 開放 多元參與 立體互動 作文教學不管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似乎是一個亟待喚醒的沉睡巨人——它神秘,又像是一片未曾挖掘的金礦——它富庶。既是這樣我們又緣何不去“喚醒”,不去“挖掘”而在河對岸望河興嘆呢?緣於教師不懂“喚”,學生不會“挖”。少年作家韓寒在《語文的問題》一文中說:“他們之所以作文很差,是因為作文的問題,而不是寫作能力的問題。” 是啊,反思我們的作文教學,我想肯定有很多的老師曾有過這樣的體會:那些寫不出作文沒有交作業的人,他們想出了種種符合邏輯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沒有寫作文,並且直視老師的眼睛進行心跳都不加快的撒謊。其實這已說明了這人有很強的表達能力,他只要能把剛才說的話記下來,就是不錯的文章。可是,沒有人(包括我們的老師)會覺得這是作文。由於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嚴重影響,作文教學陷入了“一切為了升學,一切為了考試,一切為了分數”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於是在我們詞庫中的“作文”的解釋是一種固定了的模式,必須有時間地點人物,尤其關鍵的是必須要有一個向上的主題。比如我記載完一件事情以後,我沒有權利為這件事情感到迷茫,沒有權利為此覺得學習沒有意義,總之就是不能說反面的真話,否則就是思想不夠健康。於是又便有了專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導,有了“一湊、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徑,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現代八股文。因而,自然就形成了教師厭教、學生怕寫的局面。 葉聖陶先生在《作文論》中說:“假若有所表白,這當是有關於人間的事情的,則必須合於事理的真際,切乎生活的實況;假若有所感興,這當是不傾吐不舒快的,則必須本於內心的鬱積,發乎情性的自然。這種要求可以稱為‘求誠’。”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嘗試了接力作文教學模式:開學初,我在班中挑選了八個作文素養相對較高的學生,讓他們在照顧到班中後進同學的基礎上,自由組建好自己的作文小組。我給每個小組發了一本活頁的接力作文本,要求各小組的成員每天輪流在接力作文本上寫一篇文章,這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在老師和各組組長的督促和指導下,每個輪到的同學除了寫之外,還必須先閱讀同學的習作,在自己有想法的地方作一些修改,最後在每篇文章的留言欄中寫下閱讀意見和修改建議。同時,我還動員家長參與到接力作文的動態交流中來,讓他們也來指導指導孩子們的作文,讀讀文章,改改不足,寫寫評語。一次輪迴後,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交換作文本。在這樣的一次次交換中,每一本接力作文本的參與面就擴大了,每一篇文章閱讀的人次也就多了,孩子們不僅增加了自己的閱讀量,而且還能看到大家對自己的習作的評價。幾次交換後,班中個個學生在每一本接力作文本上都有了自己的習作,作文本上的每一篇習作每一個學生(還包括家長、老師)都已讀過,評過,改過。於是,我就將這些作文收集起來,由老師和各組長根據大家的評語,評出十篇最佳作文。 在不斷地摸索、實踐和最佳化接力作文模式的過程中,我感得以下幾點體會:一、高度開放的習作模式 1、開放了習作的話題:在接力作文本上,學生完全有決定自己寫作話題的自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思想、認識、情感、志趣以及知識實際,打開自己的封閉式的“思維黑箱”,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表達自己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需要,使自己在文中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便於“說真話、抒真情、寫真心”,避免出現矯情、空洞、應付之作。只有讓學生自己願意寫才能充分的發掘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知道寫作的樂趣,不是為老師寫,也不是為寫作文而寫作文。2、開放了習作的形式:在接力作文本上寫作文對文體不作任何的要求,可以寫記實作文,也可以寫想像作文,可以是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也可以是詩歌、散文、小說,學生便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更值得一提的是,接力作文的寫作的縱向連續性較強,學生便可以在同一主題下寫出不同觀點、不同風格的文章,或是由組內幾個人商定主題後分工寫作,共同完成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讀者讀來就像在讀一篇連載小說。此種形式不能不說是一種創新!3、開放了習作的課堂:接力作文本上的作文不要求都在課堂上或學校里寫,允許學生在課外完成,由於小組內有5—6個人,所以一般一篇文章可用一周時間醞釀,因此學生沒有心理、時間的壓力和束縛。4、開放了習作的過程:由於接力作文本上的習作不受內容、形式以及課堂的限制,學生更樂於去花心思寫一篇好的作文,學生有這個動機,教師就要關注學生的習作過程,鼓勵學生在寫作前充分準備,多收集相關資料,多參加社會調查、社會實踐,從校園生活中走出去,多寫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如《紫微名人軼事》、《紫微文化尋源》、《海寧市區缺電與用電情況調查》、《國小生中使用電腦狀況的調查》等。 5、開放了習作的評改:學生不僅是寫作的主體,也是評改的主體:他們自己用心寫作,同時也用心讀別人的習作,可用符號劃出文中優美之處,也可修改的不足之處,並在文章的留言欄中留下自己的閱讀意見和修改建議,一個輪迴之後,就可看見大家對自己的習作作何評價。此外,教師與家長也參與其中,家長除了給自己孩子的習作寫上幾句簡短的評語外,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他同學的作品,在留言欄中留下幾句鼓勵的話。教師的評改應是最後的一個環節(如把觀點亮在前邊,可能會左右孩子及家長的評價),主要是通過鼓勵營造良好的習作氛圍,通過引導讓學生提高習作技能。二、多元參與,立體互動這樣的習作模式,營造了自由寬鬆的習作環境,倡導了輕鬆和諧的人際關係,使用了不拘一格的評文“標準”,它實現了多元參與,立體互動:孩子、家長、教師之間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共同參與,大家相誠以待,心心相通,互幫互學,其樂融融。 如果,把寫接力作文比作一場演出的話,那么,舞台上的演員有老師、孩子和家長。教師是整場演出的組織者、參與者、欣賞者,也是演員的引導者、幫助者,家長是演出的參與者和欣賞者,而真正的主演是孩子,他們在這個可以張揚自己個性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1、教師——演出的組織者、參與者、欣賞者和演員的引導者、幫助者教師在開展寫接力作文的活動中主要的角色定位是演出的組織者、參與者、欣賞者和演員的引導者、幫助者,那么教師就要做好以下幾個工作(1)創設良好的寫作環境,滿足學生的寫作需要。要讓演員在舞台上盡情演出,首先要有舞台和氣氛。同樣要讓學生在文章中抒發真情,首先就得給他們一個創作的平台和愉快的、無憂無慮的心境。學生的情感、思維、想像和個性對寫作的影響很大,學生只有在良好心境下,思維才能活躍,情感才能真實,想像才能豐富,個性才能發展,文章才能寫好。要創設良好的寫作心境,就要教師熱愛學生,發揚教學民主,營造愉快、輕鬆的寫作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進而形成主動寫作的品質。(2)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熱愛生活。 葉聖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隔地向著充實的路走去,便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走到這條路上,再加上寫作的法度,技術就能完成作文這件事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中許多被忽略的小事,經過挖掘和提煉,都可以成為很好的寫作題材。“每一滴水裡都藏著一個太陽”。因此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造條件,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材料,汲取營養。如各類興趣小組、遠足、參觀、調查、訪問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為作文提供充實的素材,使學生學有所長,個性得到發展,同時還能使學生更熱愛生活,激起對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並積極地參與生活,使學生寫作的源泉“清水”長流,永不枯竭。(3)善於發現,鼓勵推薦,使學生品嘗到自己勞動果實的甜美。平時教師要善於引導,不斷點撥,及時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並適時、恰當地予以肯定。同時,還可組織成立班級文學社,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給類作文競賽,讓優秀的習作通過班級、學校的刊物、黑板報、廣播等途徑予以發表,也可以推薦給報刊或雜誌社發表,或鼓勵學生自己投稿。2、家長——參與者和欣賞者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場所,因此家長就自然承擔起了指導讓孩子在家中生活實踐,引導孩子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的任務,讓孩子把豐富多彩的家庭實踐活動和挖掘作文素材結合起來,體驗生活的同時積累寫作素材。同時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接力作文的寫作活動:或與孩子一起閱讀同學的習作和大家的評論,交流自己的讀後感,或在接力作文本上寫下自己的感受,或是與孩子一起完成接力作文本上的習作,指導孩子進行創作,讓孩子寫出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習作在全班學生和家長中傳閱。 家長的參與,為孩子營造了共同參與習作的空間,使孩子覺得在寫作的過程中有了一個可以討論、交流、分享的大夥伴。如果家長又能在百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