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夏天的雨、風、雲的作文

耳邊還迴蕩著剛才木吉他的輕柔和弦,思緒也跟著它在夏日的空中飛鏇,藉助那迴蕩的鏇律尋找不知不覺中失落在空氣中的久違的兒時純真。

小時侯,莫名的喜歡雨,喜歡聽雨,喜歡它打在玻璃上、打在地上、打在不同物體上"叮叮噹噹"、"淅淅沙沙"、"淅瀝嘩啦"的聲音。那時侯還不知道什麼是"天籟",只是覺得好聽罷了。現在想起來,那雨聲,應該就是我兒時的天籟。下雨了。

兒時在雨中玩水是我們男孩子的專利,只要雨下的不太大,我們那一幫"童子軍"就一定要痛痛快快的玩一場。即使回家時已滿身泥巴,滿臉污水,挨了老爸、老媽的"口水浴"也不後悔,只圖那一時的快活,那一時的放蕩不羈。

那時侯不知道長大,只知道玩,差不多我們那時的主要任務就是玩。現在覺得那時幼稚,可生活在水泥鋼筋的叢林中現在的我們想要痛痛快快像小時侯放蕩不羈一下的時候,卻發現一些無形的繩子把你束縛,於是又很懷念小時的那份幼稚了。人,就是這樣,正像周星馳在《大話西遊》里那句經典的對白"直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夏天的風沒有冬天那樣的烈風,有時候懶洋洋,有時候活力十足,他不受任何限制,是那么自由,甚至有些放肆,真有些羨慕。

長大些了,喜歡吹風。

尤記得七歲的那年夏天,在外婆家的榕樹下,我坐在躺椅上,脖子上還掛著外公的老花鏡,兩條腿在不老實的晃悠,旁邊的小桌子上還放著外公泡的茶。茶壺蓋稍微撇開一點,茶香在夏風中四溢。聞著這隨風的茶香,我總會靜靜的睡去……

夏天的風中總會帶著"知了"、螞蚱的叫聲,在那時捉"知了"應該是最愜意的事了。在姥姥家的時候,我和我的那幫"死黨"們,每逢飯後都要去樹上逮"知了",有時候運氣好些傍晚還能碰到"知了猴"。我們一天下來就能捉一布帶多。捉這么多"知了"當然不是只為了玩,"知了"捉回來,掐掉翅膀,用油炸一下,就成了我們的美味。直到現在我仍改不了這嗜好。每逢暑假,外婆總要捉一些為我備著。

外婆的後院是一大塊空地,四周是高高的白楊,園子裡一大半的地方被果樹占著,南邊靠窗的地方,是一小塊菜畦。夏天雨水多的時候,這裡就成了青蛙的天堂。夏天,夜深人靜,不管人們有多困,青蛙永遠也不停止他的歌唱,那永不知疲倦的勁頭,實在讓人佩服。佩服,不等於喜歡,我煩透了那躁人的鳴叫,農村那時連風扇都少見,無論多熱,就靠蒲扇那可憐的涼風驅暑。到了7月末8月初大署天,30多度的氣溫,使人感覺像生活在蒸籠里,上半夜多半是睡不著的,到了下半夜起了涼風,人想睡覺了,青蛙卻吵得厲害。特別是雨後,那南腔北調的大合唱,絲毫沒有音樂的美感,難聽死了!也曾在書里看別人把蛙鳴寫的那么美,那時我一直搞不懂,這么難聽的東西,到了他們筆下怎么就變了樣?

望著外邊白花花的陽光,這個世界仿佛要蒸發掉一樣。路上的行人已不見了蹤影,偶爾有一輛載客的汽車在公路上呼嘯而過。樓下花壇里的花已經被這層鍍金壓彎了腰。天上的白雲還是懶洋洋的掛在那裡。覺得這裡的夏天還和以前一樣,時間似乎凝固了.....

夏天的雲,用"雷打不動"來形容,再確切不過了。

偶爾的來幾片烏雲--要下雨了。慶幸這雲好歹出來運動運動了,弄了半天他早睡覺去了,那烏雲只不過是請來的替身罷了--真夠懶的。

就這么一年一年的過去了,和雨、風還有雲的無數邂逅後,我成了現在的我。童年永遠是童年,童年就像是緊張生活中的小甜點,當回憶起來的時候,或多或少給我們點點安慰,點點歡樂。就把這份純真放在心底,去面隊明天吧。

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胡思亂想了幾個小時,已經夕陽西下了。在高樓林立的大城市裡,依然有"一道殘陽鋪水中"的美景。故鄉,童年的夏天,一些零碎的記憶,怎么也趕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