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風起國中作文三篇

篇一

當記憶中的完美童年早已范上黃邊,當天空中的耀眼晨星早已暗淡無光,只剩下張狂的春風肆意吹刮,我知道,曾經的似水流年已隨風飄逝,只留下一番難以忘懷的記憶。

梅染指尖,嗅一簇紅梅的芳香;雪落臉頰,感一陣透骨的冰涼。風又飄飄,雨又瀟瀟,要不去歲月的滄桑,忘不了那時的模樣。又是一年春風氣,吹走記憶的浮塵,帶來那熟悉的舊香。

記憶中姥爺做得千層餅,泛著余香。“小寶貝,快回來吃千層餅吧,姥爺剛剛做好的!”被視為掌上明珠的我向來不離開姥爺的視線。而已夕陽在山,人影散亂。狹長而灑滿餘暉的小橋上便出現了祖孫倆互相攙扶而行的情景。老爺左手提著千層餅龍,右手拉著垂涎欲滴的我,一路徐行,一路歡笑。太陽的金輝灑在那充滿歡喜的臉上,春的婉轉多姿伴著令人垂涎的餅香,這正是幸福的味道。

春風乍起,帶來往昔熟悉的記憶,攜走那令人難忘的餅香。還是那熟悉的小巷,仍是那醉人的餘光,只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至今仍清晰的記得,得知訊息是我的震撼。又是一度春風起,卻再也修不到那熟悉的舊香。正值繁花似錦之際,花團錦簇中的我卻不禁感到一股刺骨製冷。姥爺的離失意味著我將在不是那個膝下撒嬌的孩子。“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春風乍起,攜過曾經的點滴記憶,帶走記憶的千層餅香。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當心中封鎖已久的記憶在這一季花期中再次浮上腦際,當心中沉睡已久的年華在這一縷春風中再次泛起漣漪,讓我再度回首,那人,那橋,那春風。

篇二

白居易曾經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無數洞窟星羅棋布的分散在石壁上,龍門石窟歷經了幾代工匠巧手的雕琢,經歷了千年善男信女的膜拜。

北魏,一個原始的王朝,一個崇尚佛教的王朝。在科技並不發達的那時,這一個個洞窟必定是一雙雙布滿老繭的手,千錘萬鑿出的。而工匠,必定是心中有佛,懷著對佛祖的敬畏,嘔心瀝血,造就了這栩栩如生的佛像。遙想著一個個布衣青衫的工匠,有老有少,伏在岩壁上,手中的鑽子一刻不停的鑿著岩壁,幾萬人幾十年的積累才成就了龍門的輝煌。那時的龍門是樸素的,神聖的。

唐代,輝煌的時代,依然崇尚佛教。那時的龍門是皇家寺院,華麗的絲質轎子載著皇親國戚,在龍門石窟前的窄道上穿行,伊河上停滿了精緻的畫舫,香火繚繞的龍門,瀰漫著佛教的莊嚴肅穆,卻也擁有著這猶愛牡丹的朝代的華美大氣,那時的龍門是鼎盛的,華麗的。

現在,我就站在這裡,目睹著千年文化積澱的結晶,青灰的石壁從未變過,站在石壁下仰望的人卻如煙飄過。石壁是永恆的,它承載著文化,承載著人們的信仰與崇拜。現在的龍門是古老的,真實的。

多年之後,是否會有和我一樣的少女,仰望著這永恆的石壁,想像著過去這裡的人和事?她又是否能想到魏的樸素、唐的華麗、還有21世紀的古老與真實?

篇三

風,輕靈飄逸的精靈,帶著無邊的快樂與希望,自世界那頭,舞動著來到我們的身邊。曾幾何時,我也曾跟著清逸的風兒快樂的玩耍。

現在,又是一年風起時,春雨瀟瀟,和風煦煦,雨絲依舊細逸,風兒卻還無憂無慮,而被春風所撫摸著的人啊,他的臉上,有了一絲成熟的痕跡。

記得是在**年春風吹過的時候,那時還未開學,我與幾個相熟的夥伴在老家的田野上快樂的嬉戲。那時,如寶石般蔚藍的天空發出如火線一般的光芒,少不更事的我們也曾笑著發出過所謂“上至碧落,下至黃泉”的誓言,也曾在田野中高聲吶喊,那時,道路兩旁的綠草向我們微微頷首,溪邊的游魚的嘴一張一合,卻似在為我們的快樂譜寫一首歡快的讚歌。那時的快樂,真似一首詩一樣啊。

今年的春風又一次吹來,但在我的耳中卻變了一番味道——少了一分歡快,多了幾分緊張的意味。

現在,我已邁入了中考的殿堂,這為無數人創造了無盡的輝煌,也為無數人葬送了一生的命運的地方,坐在這裡,我不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也感受到了一絲徹骨的微涼。但,隱隱的,我竟感到了一絲的興奮,和對未來茫茫人生路的迷茫。

又是一年風起時,漫漫人生何為休。今朝無為在夕路,卻是明朝煞白頭。樂已休,艱苦人世何為頭?亂亂亂,煩煩煩,風雨飄搖何時休?又是一年風起時,欲影還綽看今宵。

昔日的時光伴隨著春風都已成為歷史,今日的時光才應為我們所把握,春風再美,美不過黎明:暴雨再凶,也戰勝不了我們心中和煦的春風,又是一年風起之時,讓我們昂起那充滿陽光意味的頭,綻放出我們那比太陽的光輝還要耀眼的笑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