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頤和園

游頤和園

浙江省嵊州市育英國小五a班 錢灝

今天我們要去頤和園參觀。

瑪導說:“頤和園位於北京海淀區,共占地面積290公頃,是故宮的4.3倍。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大部分組成,為我國現存建築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創建於清乾隆十四年,起初是乾隆皇帝為慶祝自己的母親孝聖憲皇太后60大壽而建。頤和園面積雖然大,但其中有4/3的面積是水域,陸地面積只占1/4。

想進頤和園必經“仁壽殿”(這仁壽殿的取名可能來自《論語》中的“仁者壽”吧),而進“仁壽殿”必經“仁壽門”。“仁壽門”前有兩塊大石頭,人們叫它“豬猴石”。這兩塊石頭象徵著豬八戒和孫悟空守衛著皇家大門。

走進大門首先看見的是“仁壽殿”。

仁壽殿前面有一隻麒麟。這隻麒麟造形奇特,是由鹿角、龍頭、牛蹄、獅尾組成的。據說有分辨忠奸、避邪、避火的功能。瑪導說:“這隻麒麟原來是放置在圓明三園中的長春園二宮門前的,並且有一對。其中一隻在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後下落不明,這一隻的前腿也帶有傷痕。這隻麒麟在1937年才移到這裡。”瑪導接著給我們解釋殿前那一龍一鳳,“那一龍一鳳,是皇帝和皇后的象徵,也表示龍鳳呈祥。但是這隻鳳在當中,而那隻龍卻在旁邊,這顯然違反祖制。我們也知道,當時的天下正處於慈禧太后的掌權。”呵呵,原來如此啊。

咱們繞過仁壽殿,一個大湖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看見這湖,我們仿佛置身於西子湖畔了。

這個北“西湖”叫昆明湖,旁邊有個長廊,這條長廊全長728米,有273間,是我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遊廊。瑪導說:“這長廊內橫枋兩面共有彩繪14000幅,沒有一幅重複,其中關於杭州西湖題材的就有546幅。”這裡還有許多神話傳說,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英戰呂布”、“花和尚倒拔楊柳”、“賈寶玉神遊太虛境”等。讓我看得是目不暇接。

不一會兒到了佛香閣腳下,遠遠的望見那十七孔橋。瑪導說:“你別小看這十七孔橋,它全長150米,寬8米,有17個孔,是一座漢白玉石橋,這座橋從中間的孔向兩邊數都是9。在古代,9被看作極陽數。十七孔橋上的望柱上雕刻著544隻小獅子呢。”

差不多走了半條長廊,瑪導帶著我們去看石舫。瑪導說:“石舫建於1755年,長36米。石舫這名字源自於詩句“夫水所以載舟,也所以覆舟”,意思是人民就像水,朝廷就像船,水可以使船浮,也可以沉。乾隆皇帝造這石舫有兩層意思:一是告誡後人要愛民勤政,二是希望大清江山如石舫般江山永固。在場的人無不佩服乾隆皇帝。

我們一邊聽,一邊繼續往前走,發現前面已是出口,只能跟著瑪導離開頤和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