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眼裡的爸爸

我的爸爸在媽媽眼裡,是個可變型的人物。 有一回,房間電燈泡段了燈絲,媽媽叫爸爸拿著新的燈泡換上去。因為燈線太短,爸爸踮著腳,三次都每夠著。這時媽媽走過來,嘲弄爸爸,說:“三等殘廢,燈泡都裝不上,看我的!”

說著用剛曬完衣服的濕手將燈泡從爸爸手裡奪過來,就往燈頭裡插,“哎喲,我的媽呀!媽媽給電觸了一下,嚇得面色鐵青,原來爸爸忘了關開關。媽媽的臉漲紅了:“你這沒良心的東西,想電死我呀!”爸爸也嚇壞了。最後還是他站在凳子上把燈泡安上了。房間裡又有了光明。我們兄妹幾個都替爸爸打抱不平,說媽媽的不是。

爸爸在媽媽眼裡,不但是個矮子,還是個沒本是的人。憑著媽媽的文化水平、人品長相,哪點都不比別人差,可就是一直找不到工作,常怪爸爸沒有社交活動能力。對於這些,爸爸也無可奈何。爸爸常駕駛著郵局的三輪機車出工差。他開的哪輛750型機車還是1972年的產品呢!由於平時精心保養,現在還可以與新車媲美。他不但會開車,還能修車。因為他平時一有空就翻閱資料,掌握了一套過硬的修理技術。

爸爸的辛勤勞動沒有白費,去年郵電局根據他的技術特長,要他承包一個機車修理部,除發工資、獎金外,一年上交利潤5000元。爸爸回來跟媽媽商量,媽媽一聽,急著說:“傻子,包不得!包不得!不要害得一家人活不了命。”爸爸認真地說:

“根據局裡的意思,不包是不行的。再說,我原來的工種一讓別人頂了,不承包又乾什麼呢?”他還說:“自己有這方面的特長,應當給局裡作點貢獻,同時還可以解決分宜縣城修機車的問題。”(當時分宜縣還沒有人修摩托),在爸爸的再三勸說下,媽媽才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點了點頭。

萬事開頭難,局裡僅提供房屋和XX元資金,別的什麼都是白手起家。開頭生意並不好,分宜縣車子較少,加上店門偏僻,第一個月才修了兩輛車。除了買零件、交稅外,剛剛夠吃飯。

由於開頭兩輛車修的質量好,訊息一下子就傳開了。說郵電局機車修理部收費合理,服務態度好,技術水平高。來修車的人開始多了。媽媽當會計兼出納,整天忙著。一個店,兩個人,人手太少,經常忙到深夜一兩點鐘。尤其遇上年檢,甚至還要打通宵。一年下來,除上交所有費用外,還盈利了3000元。媽媽捧著鈔票笑著對爸爸說:“我似乎感到你好象長高了,變得聰明了。”爸爸嚴肅地說:“我還是我……”

爸爸說話和氣,服務態度好,無論誰來修車子,有求必應,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一位外地司機深夜兩點鐘來敲我家的門,說是車子壞子公路上了。因為他家中老母病重,必須及早乾回去。爸爸聽了爽快地答應了。騎上腳踏車飛奔到現場,大約用了半個鐘頭就將車子修好了,司機還沒等爸爸開口,就掏出50元錢,,作為勞務費要爸爸收下,被爸爸謝絕了。爸爸說:“你家老母有病,這些錢留著治病吧!”說著,又騎上腳踏車,消失在夜幕中。

現在爸爸、媽媽常湊在一起,規劃安排,紅紅火火地經營著修理店。

在媽媽的眼裡,爸爸全變了。過去媽媽那愛嘮叨的嘴現在換上了新話語:“別幹得太晚,身體要緊……”

我們為有這樣的爸爸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