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的作文寫法

(“親切地提醒”顯然帶有感情的色彩,寫出了老師的和藹可親。)

2.第二天,我起得特別早,推開窗戶,聽見一陣“嘩…嘩…”的掃地聲。“是王阿姨在掃地。”我忍不住說了一句。只見她低著頭,用一隻大口罩捂住了大半個臉,雙手揮動著掃帚,認認真真地掃著馬路。遇到那些躲在角落裡不想出來的泥土、落葉、沙石、紙屑,她就蹲下身子去,用手一點一點地把它們掏出來。

(寫得越細緻的地方,越讓人難忘,最後一句描寫就產生了這樣的效果。)

3.每當落日的餘輝給大地鍍上一層金光的時候,公園裡就顯得格外安靜。就在這個寧靜的公園裡,在這綠葉映襯的花叢中,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位略微駝背的老人。他在這裡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時而修枝剪葉,時而停在一棵花前仔細觀察。他,就是我的隔壁鄰居王大爺。

(這段中有兩個反覆用的疊詞,雖然很簡單,但卻寫出王大爺走路的樣子,很有味兒。)

4.清晨,天剛蒙蒙亮,我們弄堂口就開始熱鬧起來了,不時地飄來陣陣麵粉的香味。小行叔叔在人群中穿梭似的走著,照前顧後,忙個不停。真不明白,大清早哪來這么多的顧客?這就是小行叔叔的一個“行”字。

(“剛……就”,這樣的句式能夠形容出在很短的時間裡發生的事情,學會了它,以後就能用。)

5.一個寒冷的冬天,我去朝陽菜市場買菜。那天,西北風呼呼地刮著。我縮著脖子向前走著。這時,我看見了一位正在賣“心裡美”蘿蔔的老農民。那位農民的黝黑的臉上布滿了皺紋。他頭戴一頂大棉帽子,穿著一身黑色的中式棉襖和一雙舊棉鞋。在他面前的那堆蘿蔔上,擺著兩朵雕刻精緻的“蘿蔔花”。那鮮艷的紅蘿蔔花好像是在無視威嚴的冬天,它給人們帶來了溫暖的春意。

(棉帽、棉襖和棉鞋,一下子就把賣菜農民的外貌特徵寫出來了。)

6.一天放學回家,我在大院裡遇上了這位修搓板的老人。他頭髮已經花白,鼻樑上架著一副老花鏡,給人一種穩重和藹的感覺。他肩扛一個舊木凳,手提一個竹筐,裡面盛滿了工具。這時我想起家裡正好有一個搓衣板壞了,就趕忙飛快地跑回家去,從床底下取出了搓板又奔回到他的身旁。“小弟弟,快歇著,我這就給你修。”老人不等我開口,就先親切地招呼我,我遞過搓板,他放下凳子和竹筐就幹了起來。他幹得那么認真,先拿起一個鐵打的兩頭鋒利的工具,對著搓板的一條棱,另一隻手握著一個小榔頭,一敲,再用力一推,木板上立刻泛起了一個小木花,隨即又落在地上。他的動作是那么準確熟練。

(最後部分寫修搓板的過程,寫得多么細緻啊,這全靠小作者當時的細心觀察,加上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夠這樣生動具體地描繪出老人修搓板的過程。)

7.“同志,你想買些什麼?”一位細高個兒、大眼睛的服務員滿面笑容地走過來。媽媽連忙說:“我想買幾枝塑膠花。”媽媽望著貨架上五顏六色的花,不知買哪一枝好。女售貨員好像猜透了媽媽的心思,微笑著從貨架上拿下幾枝五彩繽紛、鮮艷美麗的塑膠花說:“同志,你看這幾枝可以嗎?”“行,行!”媽媽連聲地稱讚著。售貨員麻利地用繩子將花束在一起,遞給了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