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氣”的姥姥

我的姥姥已經80多歲了,她背有些駝,眼也有些花。她有一雙粗糙的手和一雙大腳。她年輕時紡過紗,種過地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平時,每一根線頭,縫紉剩下的每一塊布頭,她都要撿起來;每一張用過的包裝袋,她都要把它洗乾淨、壓平、疊好,再紮起來,留著備用。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姥姥愛惜糧食的事。

前年暑假,我們全家去姥姥家看望姥姥。晚飯時,姥姥一邊拿出麵條準備煮給我們吃,一邊對媽媽說:“這麵條還是你們上次帶來的,到現在還沒吃完呢。”“真的?”我半信半疑地問道。“這還有假,當然是真的。”我聽了,十分驚訝,因為上次我們來的時間是“五·一”,距現在已經兩個多月了!聽媽媽說,姥姥一貫是這樣,她對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從來都捨不得一下子吃完,總是留著些招待客人。

過了幾天,有一些麵條發霉了,姥姥正看著壞麵條發愁。我看了,不以為然地說:“扔了不就行了。”然而姥姥卻拿起麵條放到了窗台上曬,實在不能吃的就放到了雞槽里。“真是小氣,幾根麵條看得金貴八寶似的。”我想。

就在這時,小雞們衝到雞槽邊,爭著吃麵條。它們你一啄,我一啄,擠來擠去,好像誰也不肯吃得少一些似的。突然,我聽到幾聲“啾啾”的叫聲,仔細一看,原來是幾隻麻雀也在和雞爭吃麵條。“鳥,鳥!”我連忙把姥姥拉出來,麻雀正在啄食,跳來跳去,吃得可歡了。看著扔掉的麵條被雞和鳥吃光了,姥姥欣慰地笑了,連額頭上的皺紋都好像在歡笑。姥姥撫摸著我的頭說:“你知道嗎?農民種糧多辛苦,這糧食來得不易呀!浪費了,誰不心疼?”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姥姥把麵條扔掉不是小氣,而是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我只是背得很熟,姥姥才是真正體驗得很深刻的。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將吃剩的饅頭隨手扔進垃圾桶,丟棄的“鉛筆頭”也不再有原來的那么長。姥姥那勤儉節約的精神牢牢記在我心中,時時影響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