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小屋

在中山東路一個寧靜的胡同里,有間六十年代的小屋。裡面住著我保姆一家人。

從遠望去,小屋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破舊不堪”。小屋的牆皮都已脫落,一塊塊黃磚呈現在人的眼前;屋頂的瓦片也是殘缺不全。屋內一進門是一張大床,床旁的一扇門後是廚房(其實也就只能放一個煤氣灶)。在這不大的屋子裡有一個小閣樓,閣樓用很舊的竹子搭成,上去可沒有樓梯,只能沿著一根抖抖的竹梯子上下,挺害怕的,所以我從來不敢一人上去。雖然屋子很小很舊,但屋內安排的井井有條,打掃得乾乾淨淨。 別說這屋小,裡面住的人心裡卻能撐條船呢!他們非常的熱情,關心體貼人。有一次,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我住在了這間小屋裡。晚上,下起了傾盆大雨,因為我來了,必須有一人到閣樓睡覺,而閣樓又漏雨,但他們並不因此而有怨言或顯露出不滿,反而給我講故事,哼兒歌……深夜,我又鬧起了肚子,在床上打滾,把他們都吵醒了,他們非常著急,立即抱起我撐著傘,把我帶到附近的公用廁所,一路上還很內疚地說:“堅持一下,快到了。”回來的路上還不斷地問:“怎么樣,好點了嗎?”我見他們身上全濕了,心裡難受極了,不禁流下了眼淚。他們見我流淚了,便問我怎么回事,是不是肚子疼得厲害,我失聲叫道:“對不起!你們的衣服都濕透了,還在關心我。”他們說:“就為這呀!我們都是自家人,還你你我我幹啥呢!”我聽後,心裡亮起了盞燈。

現在這裡雖然已拆遷了,但我永遠忘不了胡同里的小屋,更忘不了這兒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