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人的作文:饞嘴的丫頭

記得小時候,日子過得很緊巴,難得吃上一頓好飯,連饅頭都覺得很稀罕!母親偶爾蒸上一鍋饅頭,放在篦子上,我和姐姐都會興奮得滿院子的跑,跟童年的小夥伴兒在巷子裡玩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跑回家掰一塊兒饅頭,略帶幾分炫耀與自豪,那時覺得饅頭嚼起來是甜絲絲的,還有麥香的味道,如果不是母親限制,一口氣吃兩三個饅頭是沒問題的!

像核桃,紅棗之類的副食品也很稀少,我基本上是靠偷吃來打饞兒的。所以,記憶中母親總是把核桃吊在房樑上,一是為了防蟲兒,二就是為了防我——這個饞嘴的丫頭。不過,就是這樣的防備,也抵擋不住我這個“飛檐走壁”的傢伙,每次母親發現時,這些吃的已經被我偷吃的剩下三分之一了,當然結果是——總會被母親狠狠地責罵一頓!

更有趣的是,有一次我偷吃家裡的柿子,趁母親不注意,把一個軟綿綿的柿子藏在自己的被窩裡,想等母親睡著後,我再偷偷地吃。沒想到因為白天玩得太瘋,太累了,還沒等母親睡著呢,我就實在睏乏的不行,先睡了。等第二天醒來,柿子被我壓爛,滿滿地粘了一被子黃黃的汁液,被母親好一頓打!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是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主兒。現在孩子的淘氣程度,比我那會兒,可差遠了!

記得我的一個二年級的同學,姓榮,她們一個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兄弟三個住在一個大院兒里,但不分家,好像一大家子有十四五口人吧。記憶中她家的那口鐵鍋大的出奇!桶火的鐵棍兒也長的出奇!她有一個四爺爺,是她爺爺的親兄弟,不跟他們住在一塊兒,腿腳不靈便,是個老紅軍,但也終生未娶,享受國家“五保”的待遇,所以那時,他是全村能吃上白面的為數不多的一個。

我的那個同學,總是在吃過午飯後,和我在去上學的途中,溜進她四爺家,吃一頓她四爺爺的混鍋面,我記得那個盛面的鐵鍋不大,只有一個把兒,僅夠一個人的量,但她四爺每次會給她留一多半兒,湯麵沒有菜,土豆也少得很,只是混濁的面片兒。記憶中,她吃得真香,但從來不讓我嘗一口,我只是看著她一口一口地把那個獨把兒鍋里的面吃掉,湯也一口不剩地喝掉。而我呢,一邊咽唾沫,其實也是口水,一邊等她。時至今日,我對混鍋面有著特別的情節,即使它再不香,我也會“容忍”它,“原諒”它,因為我覺得,再不濟也比20世紀80年代的那鍋混鍋面好吃得多了!

現在想想真的可笑!差不多一個成人的飯量,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居然能在午飯後將它消滅的一乾二淨,一口不剩,我想:依然是窮,依然是餓!

關於我這個饞嘴丫頭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像捅馬蜂窩呀,上房偷果子呀,把自己藏起來讓村裡的大喇叭呼叫尋找呀......等等,閒暇時一併將它們寫出來,也許我的故事能勾起更多像我這個年齡段兒的同齡人,對童年的追憶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