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第一聲“老班”的時候

幾年前,還在南門中學工作的時候,初三的第一學期因學校人事調整,我被要求接替初三(3)班班主任。突如其來的變動先令我有點措手不及,事後想想,這個班的語文從初一就是我帶上來的,與同學們相處了兩年已很熟悉,因此,我決定轉換角色,由一名任課教師轉為班主任。

剛開始時學生有點新鮮感,帶起來很順手。但沒過幾天,學生髮現我並無原來的老班“狠”,於是就有點肆無忌憚,再加之我病假一星期在家休息,班上的一些搗蛋同學更是膽大妄為、為所欲為。等我病假休完後回到學校,他們已作了一大堆“違法亂紀”的事情。此時,我的一股怒氣直衝頭頂,將做錯事的同學一個個點名站起來,然後如怒獅般吼叫起來,吼了一節課,發現一個個都做低頭認罪狀,我興高采烈,滿以為達到了效果。誰知他們仍惡習不改,故伎重演,原來我的這個“狠”法對他們已失效了。我決定改變方法,重整山河,一定要威震八方。終於工夫不負有心人,我聽到第一次有人叫我“老班”,讓我既激動又興奮,我知道,他們開始接納我了。這以後同學們陸陸續續都這么叫我,而我卻再也沒在班上吼叫過了。

今年,學校發了一本書——《細節決定成敗》,從內容上來看,這本書堪稱是一部細節管理專著,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很多的啟發借鑑作用。這本書所強調的是,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偉大與平凡”的真理,可以說是我們提高工作質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法寶。

我很贊同書中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瑣碎的,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就班主任工作而言,都是一些具體的、瑣碎的事情,尤其是中途接別人的班,注重細節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

由此,我就過去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幾條在中途接班過程中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都體現了一個共同點——注重細節,成功多於失敗,以此與中途接班的老師共勉。

一、 對待班幹部的問題:

剛接手別人的班,班幹部都是事先定型的,如果你一接手就換掉或部分調整,肯定會挫傷這部分同學的積極性,以後再想在他們心中樹立威性就難了。所以,剛接手時,班幹部包括小組長一個也不能動,且要以一種讚賞的口吻穩住這部分同學,他們就會聽你的話,按你的要求做,而且能在班上起帶動作用。如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個別班幹部表現不好,可教訓批評,但不要輕易撤職。如我們班的副班長孫婷。剛開學時,要求班幹部提早來開會,她卻沒來。因此第二天我就批評她一翻。並將班上其他班幹部的事務一部分交給她。乾的好,副班長備用,乾的不好,撤職。她自知有愧,班上的事情一直管理的有條不紊。

二、 對待做錯了事的同學:

不少班主任在學生做錯事時,使用的經常是責問,訓斥的語氣,尤其是碰到調皮的學生違反紀律時,更是大動肝火,怒斥一通。我也曾這樣處理,結果往往很差。其實這樣做並不能使學生接受,有時反而會把事情弄僵。尤其向我這樣到初三才接班的班主任更要注意。前兩年學生可能已經適應了前任班主任的那套管理方式,如果你不分青紅皂白的狠批一通,往往適得其反、事與願違。所以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先讓他明理,將事情分析給他聽,然後再分析他的所作所為,這樣就易於接受多了。如果專用訓斥的語氣對待學生結果壓而不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再好的意見學生難以接受。

對待做錯事的同學還要注意場合。有的同學脾氣不好且死要面子。如果你當著全班同學或其他老師的面批評他,他完全不聽你的教導反而會和你發生衝突,這時,你就不能繼續教育下去。最好的方式是:當時先不急聲張,可以用自嘲或開玩笑的口吻進入你的下一步教學或教育計畫中。如我們班的徐雷,脾氣特不好,常常犯錯誤,自己都認識不到。一次,上語文課,他沒有坐。我隨手拿書打了一下他的頭之後,我看的出來,他不高興了。我怕影響他上課,就故意在舉例說明時,舉了他的例子並開口問他,他沖我一句:“不知道”。這時我知道,如果我立即批評他,他肯定會跳起來。於是,我開玩笑的說:“呦,脾氣還不小嘛!就這么點肚量”。他不言,我繼續上課。等到下午,我才把他叫到辦公室。告訴他,他做的事情錯在哪裡,他還不承認,認為自己沒有錯。我將事情分析給他聽,並告訴他厲害關係。之後,也沒讓他承認對錯,就讓他回去考慮考慮。第二天,我找他時,他還笑嘻嘻的跟我說話並說知道自己錯了。我知道,他之所以承認錯誤,是因為我給他留了面子。

三、一碗水要端平:

對待好學生和差學生觀察要仔細,處理問題一定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不能對好同學寬鬆,對差同學嚴厲。否則差生對你有意見。好學生對你也沒有好印象。所以要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同樣的錯誤要用同樣的懲罰來對待;同樣做好事,同樣有進步,也套用相同的方式來表揚。要做到公正嚴明,具有包拯的品格。

四、 細心、留心洞察毫釐:

中途接班往往對學生不大了解,儘管帶課,但畢竟不是天天接觸,時時接觸,所以應留心洞察毫釐,使他們沒有可乘之機做到這幾點可通過自己的眼睛看,可與前任班主任多交流從那裡得到信息,還可以與同學談心得知。這樣,你把握的學生的資料越多越細,學生對你的敬畏心理就越大,當然,了解情況,並不要都都抖出來,應在適當的時機,點出一二三來,讓他大吃一驚,產生你都知道的心理即可。

總之,中途帶班困難重重,關鍵是要用心並採取科學的方法,言語、行為、心理注重細節,從細微處考慮,從細微處著手,我想肯定能將火炬很好地傳遞下去。

09、6、22、

簡評:我相信用“愛與智慧”定能迎來師生共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