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築的作文範文:洛陽的龍門石窟

關於建築的作文範文:洛陽的龍門石窟

7月20日,我來到河南洛陽,游聞名全球的龍門石窟。

出了洛陽城大約3公里,就漸漸入山。窄窄的公路盤曲而上,山上的草木一叢一簇,像在和花兒比美似的。遠遠的,就瞧見東西兩山崖壁上密如蜂房,星羅棋布的窟龕 。仰頭一望,氣勢磅礴的“龍門”二字高高立在了這座仿趙州橋的大橋頂上。

我們往裡走,導遊一邊走一邊講道:“這龍門石窟,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它始鑿於公元493年前後,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餘尊……我一聽,迫不及待地趕忙往裡趕,想早點大飽眼福。

沿著石塊鋪成的小路,拾級而上,嘿!一個個佛像都是儀態端莊,兩隻蒲扇似的大耳朵垂在肩上,衝著我們微笑!經“古陽、賓陽”兩洞,我們一路順著伊河,來到了赫赫有名的萬佛洞。萬佛洞,顧名思意,就是一萬尊佛像的洞,但實際有14000尊佛。沿口南壁上,是龍門石窟里最美的一尊佛像,它就是一尊很小的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不愧為最美的佛像呀!

既然來到了龍門,那就一定得去奉先寺看一看。奉先寺又稱盧舍那大佛,建成時為公元675年。這尊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據說它是按武則天的形象雕刻成的。此尊高達17.41米的大佛眼瞼下垂,雙目俯視,嘴巴微翹而又含笑不露,她莊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右手掌心向前,手指向上,中指及無名指彎曲與大拇指相合。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導遊還告訴了我一個不算秘密的秘密,那就是北魏的佛像,清瘦略長,衣紋摺疊規整而稠密,而唐王朝的就面容豐腴飽滿,佛像衣紋更加流動飄逸。龍門石窟斷斷續續開鑿了四百多年,經過了四百多年的苦心營造,不同時期的能工巧匠在龍門石窟創造出不朽的藝術作品。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的雕刻藝術就有如此精深,我也相信,這散發著無數光彩的龍門石窟,定會在每個遊人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