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建設幸福中國》讀書筆記

小編導語:以下是小編為你蒐集的高中生優秀讀書筆記

《建設幸福中國》讀書筆記一

開學伊始,老師發給我們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建設幸福中國》,讀著這本書,淚水不時在眼睛裡打轉,書中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這本書主要從六個篇章講述了怎樣建設幸福中國: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困難家庭住上新房子、提供公文化服務。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實現免費義務教育。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幸福的小魚》和《不再打著火把去上學》。

《幸福的小魚》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雲南澂江縣海口鎮松元國小四年級學生曾維,因為家裡沒錢交學費,很怕開學,為了湊足學費,他的爸爸媽媽不知想了多少辦法,受了多少苦。為了能給曾維交上學費,家裡留著農忙時吃的雞蛋都賣光了,連老母雞也賣了,但學費仍然湊不足。怎么辦呀?當曾維邁著沉重的步伐和爸爸來到學校,當爸爸用顫抖的手準備交學費時,老師微笑著說:“不用交了,今年國家實行“三免一補”的好政策,所以不用交了!”曾維和爸爸再也不用為學費犯愁了。正是有了國家的好政策,才使得曾維以前那條痛苦的小魚,變成了現在這條幸福的小魚。

《不再打著火把去上學》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陝西秦巴山區女孩張華英打著火把去上學的故事,到了開學的日子,張華英5點鐘就要起床舉著火把踏上崎嶇的山路,趕往10公里外的學校去上學。夏季還好,可是一到冬季,她和他的同伴們就要遭遇“兩頭黑”,既不方便又不安全,還浪費了大量的學習時間。他們多么渴望能有一天不再打著火把去上學呀!

這一天終於來了,通過報社記者,引發了許多網友的關注,網友們發起了一個“伸出援手——捐贈手電”的活動。一支支帶著愛心的手電,照亮了張華英和她同學們的上學路,也照亮了她們的心,她們再也不用打著火把去上學了,讓她們感到了無比的幸福。

通過這兩個故事,使我深刻的感受到:比起那些生活在山區的孩子們,我們是多么幸福啊!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了解到我們每個兒童都享受九年制義務教育,還知道了國家其他的富民政策,如關照留守兒童、貸款上大學、建立農村醫保、修建保障房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等。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善於觀察,打好知識的根基,從自己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為建設“幸福中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建設幸福中國》讀書筆記二

幸福看似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可是面對不同的人幸福就像一個沒有答案的謎,在教師的眼裡幸福是桃李滿天下,在醫生的眼裡幸福是天下無疾,在農民的眼裡幸福是五穀豐登,而在我的眼裡幸福是學業有成。當我們拿起自己的“幸福公式法”,來計算幸福指數時,我們每天收穫的都是滿滿一筐子的幸福,幸福多的溢出來了,只好洋溢在臉上,感動在心裡。

從改革開發的最初實施,到現在的全面發展,人民隨著改革步伐的節奏,人民的生活質量日益提高,普遍解決了就業。難,上學難,住院難,購房難的等等問題。四川省鄰水縣賈從才就是一位深受改革開發影響的人,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挑夫,每天將幾百雙皮鞋挑到地下車庫的貨車上去,他們往往挑完這趟活要花兩個小時,但每個人卻只能掙到18塊錢,雖然辛苦,但賈從才覺得每天都活得充實,賈從才在老家還有一雙兒女和一位老父親,他作為家中的頂樑柱肩負著重擔,他不知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他只好揣著一份夢想為之努力奮鬥,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賈從才寫下了自己的幸福公式:20xx+多掙錢+孩子學習上進+父親身體健康=幸福,幸福公式寫得簡單,質樸,但我們仍看到的是一位農民工對可能能夠融入城市,渴望能創造自我價值的幸福心愿。自從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啟動以來,許多農民工已轉為城市居民,他們可以參加到城市的服務保障體系中去,可以住公租房,廉租房等,賈從才得知這個好訊息後,對自己的未來道路更加堅定,他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會得到幸福的。

窗外寒風刺骨,屋內其樂融融,還沒走進文化館,就聽到裡面歌聲悠揚,一片歡聲笑語,往年的冬天,26歲的牧民帕孜古麗一家五口人擠在不足一平方米的土坯房裡,但現在,人們的生活改善了,她家搬遷到牧民定居點上,生活也變得更豐富多彩了,帕孜古麗高興的說:“不僅定居點通水通電,還配套建設了健身廣場等服務設施,這都要歸功於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心,改革是大家走上了小康道路。”在這個環境下,牧民們寫出來自己的幸福公式:牛羊長得肥+風調雨順+家庭和睦=幸福。

面對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看來,一個共同目標+13億人民共同努力=幸福中國,一個人的力量雖然薄弱,但13億人民共同的力量凝聚起來將不可估量,在“春天的盛會”上,讓我們將人民的心聲轉換成推動發展的動力,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讓幸福像映山紅一樣映滿整個祖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