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習俗——討飯

大年初一的清晨,我整裝待發,去乾什麼呢?去討飯。

你一定哼驚訝,現代的社會,還需要出去討飯?這是有原因的:爺爺奶奶常在我耳邊念叨:我們小時候,大年初一有個風俗就是小孩子去要飯,提個淘米的籃子就出門了,小夥伴三兩成群的就出發了,基本就在本村或者鄰村轉悠,不會走太遠,大人們也很樂意的給飯。晚上父母就會把我們要回來的飯煮煮吃了,俗稱百家飯,吃了百家飯,新的一年就事事順利了。聽得多了,我就和哥哥、妹妹商量,今年大年初一,我們也去討飯處,去體驗一下。

這不,我準備了一個不會漏米的小籃子,整了一下衣服,出發了。我哼著輕快的小曲,踏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妹妹家,準備召集她們一起去,這樣人多也熱鬧。不然我一個人走著走著無聊了也沒有人聊天那。

等哥哥及兩個妹妹都到齊了我們便去真正的目的地——老宅基。那裡空氣很清新,不光光是因為樹木多,更是因為這兒的人很多都是行走或騎腳踏車的。所以這兒環境很好。走了不知多少時間,吸了不知道多少新鮮空氣,終於抵達了目的地。

我們開始“工作”了。先從第一家開始。只見大門半敞開著,門上還有一副對聯呢。我躡手躡腳地走進門,好像裡面有小寶寶在睡覺,生怕吵醒她(他)。在門裡有一位阿姨正在看電視,她看到我們的樣子,便說:“今天是大年初一,你們是來討飯的,對吧,我這就給你去拿,等一下。”“謝謝阿姨,祝阿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我說。“不用謝,這有什麼好謝的呀。”沒想到出事順利,我們興奮極了,討飯原來這么簡單呀!

接著繼續下一家,下一家,下一家……當然,我們也體會到了要飯的不易,有幾家沒有米給我們,我們只好掃興離去,有些人家還態度很差,我們還沒開口,就說:“我們沒米,快走、快走!”但大部分人還是很客氣的,半天下來,我們收穫還不錯。回家,奶奶幫我們煮了百家飯,吃著,我覺得,這飯,特別有滋味。

經過這次活動,我收穫不少,不僅能討到象徵吉利的飯,還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讓新年更有趣生動。其他小朋友也可以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