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遊子吟》

在一個深秋的夜晚,一間簡陋的小茅屋中,有一位老眼昏花、年過七旬的母親坐在炕上,借著微弱的燭光,穿針引線,為正要出門求學的兒子縫製衣服,她擔心兒子著一去恐怕要三年五載才能回來,怕兒子在外面的時候,衣服破了,沒有人為他補,冬天雨天會凍著,便一針一線的縫著,把衣服的針腳縫得緊緊的,十分結實。雖然這不是什麼綾羅綢緞,只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自製土家衣服,可這卻融進了母親的千般情,萬般愛。夜已經很深了,一陣寒風颳來,母親不禁打了個寒戰,,她想到再過幾個時辰,兒子就要出門遠行了,心裡萬分捨不得,淚水再次模糊了她的雙眼。透過昏暗的燭光,兒子看見母親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了道道皺紋,樹枝般枯黃的手上長滿了老繭,心裡不禁翻起一陣酸楚,辛酸的眼淚唰唰的流了下來,頓時感慨萬千:母親啊!多少年來,你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為我付出了一切,給了我不天高,比地厚,比海還要深的愛,我永遠都無法報答您啊!是誰說小草赤子的心,能報答春天的陽光,母親的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