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記承天寺夜遊續寫作文三篇

篇一

夜,很安靜。

我坐在床邊,像往常一樣脫卻衣衫,準備睡下。

這時,我突然發現,月光正從門外流入房間,把地面鍍成銀白的一片。我的睡意頓時散去。

今晚的月色,真美!

我那孤獨的心境被此刻的月光照亮了。看,今晚,我不是一人,寂寥如我,還有明月不負我,盛情相邀。

多么美的月亮啊!要是有位朋友與我共賞,該有多么快樂!

這么希望著,我便想起了懷民兄!

懷民兄就住在附近的承天寺里,我快步向那裡走去。在此時此刻的良辰美景當中,想必懷民兄也未曾入睡,見我來了,懷民兄也是異常欣喜。我倆便一同在寺院中欣賞那如畫的月色。

明亮的月亮散發著皎潔而柔和的光。月光下的庭院格外的清靜,如一汪清水,澄淨透明。我不禁產生了一種錯覺:我是站在地上還是立於水中?我低下頭,那清水中似乎還生長著輕盈的水草,隨著水的流動而輕輕地搖拽;還有簇擁著的水藻,與荇菜交錯分布著,充滿了情趣。一時間,我覺得自己仿佛又步入了夢境,但一切卻顯的既真實而又清晰。我又抬頭望望四周,才明白,原來這些不過只是松柏與竹枝在月光下的投影罷了。

沐浴在月光里的一切,仿佛都被月光清晰過似的,纖塵不染,變得格外的乾淨。

再看看月亮,還是那樣高懸於空,遙遠而寧靜,令人深深沉醉。

想來,這樣美麗的景色也許並不罕見。夜夜有月色,處處有竹柏,只是像我們二人這樣閒適的恐怕是不多吧!

月色,如詩。我和懷民兄似乎融化於這如詩的月色之中了!

篇二

庭院深深,樹影重重。月高掛於夜空,靜靜地灑下皎潔的月輝,月光朦朧,讓這夜晚顯得夢幻起來。

月兒無眠,似調皮的小孩兒輕輕地推開門窗,想要看看室內的人此刻在做些什麼。

形影消瘦的人,正要解開衣衫走向床邊。卻見這精靈般的月光投進了室內的地面。如此皎潔明亮。今晚的月一定好圓好圓。何不一賞月下美景,再去眠它一晚?

於是再度披上衣衫,輕輕推開雕花的木門,信步走到室外。只見那月光無言,卻已將整個庭院寫滿。處處都是嫻靜之美。

雖不及白晝的明亮,卻自有一種似真似幻的夢幻之感。

走下台階,庭院空空。如此月下美景,卻無人與我共賞。自被貶黃州以來,總是白天,也鮮有登門造訪的人,更何況此時正值夜深?

月光將我的身影拉得那么長。我看那地面上的孤影不禁心生淒涼。忽然想到老友張懷民的境遇與我一樣,宦海浮沉此刻我們都是仕途上的失意人。於是迫不及待的踏上了前往承天寺的那條路。

不多時,我便來到了友人的住處。訝然地發現原來張懷民此時也未就寢,正一人獨自立於庭院,見我到來,自是一番驚喜。相顧之下,欣喜中卻帶一點悲涼。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沒有松柏,可是天涯知音卻是這樣珍貴。

庭中漫步,自有一種悠閒。月下賞景,自有一種欣喜。

向我們這樣並肩而行,悠然觀景,拋開世俗的名與利,忘卻人生中的諸多不如意,將心身託付那一輪明月的人世間又有多少呢?

晚風,輕輕地吹過來。竹影搖曳,枝影婆娑。

庭院化作了一沉清水,澄澈透明。松柏也化作了在水中輕輕搖曳的水草。而此時的我倆,不就正如兩條深游水底的魚嗎?

篇三

在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開衣服剛想躺下睡覺,突然看到皎潔的月光很淡很淡的照在窗戶上映射進來。突然一下子間似乎想到什麼,急穿上鞋子,穿好衣服,往承天寺去。路上心裡想著,最近的日子中太過無聊,沒有可以交談的朋友,今天一下子就想到了以前跟我同樣遭遇的張懷民。

走到寺門口有兩個和尚走了出來施主,請問你想找誰?我停頓一下,深情淡定的回了:我來找張懷民!和尚恭敬的回答:施主請進我走進寺中,看到懷民的房間也未熄燈,徑直朝前走去。

輕輕敲門,只看到房間的身影朝門口走來,打開門後,也是呆了一下,微笑示意之後,張懷民收拾衣服,和我一起在院子裡漫步。我們一起在院裡走著抬頭看到天空中灰暗一片,有一點星星掛在遠方,最耀眼的哪個月亮也安安穩穩的掛在天上。我不禁感嘆:哎,懷民兄,今晚的月亮多么皎潔,又不禁讓我想到了從前。我臉上浮現了淡淡的傷感,悲痛。懷民定定看向月亮,支聲到:誰說不是呢?如此景色怎能不令人傷心!想到家中還有年過80的老母就很擔憂,不知她現在過的好不好。我聽完之後,也不斷搖頭,似乎這么無可奈何,說道:家中有妻兒老小,叫我如何放心,也更是思念著家鄉的土地,如今被貶至此,我只能與你發泄心中思鄉思親之情。懷民點頭。我們坐在庭中,找來酒杯,一同在月光下喝酒。水裡的植物縱橫交錯,漂浮不定,那些竹子,松柏也倒影在水光中。我們都不禁感嘆著:哪個地方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這樣的竹子,松柏。只是少了現在像我們這樣的閒人而已。

談到這而,我們更是對現在的宋朝皇帝,百姓談論一番,懷民嘆息:我們閒來無事,卻得不到朝廷重用,被貶官至此,渴望報效朝廷卻是有心無力!可悲!可悲!我們心中都黯然傷神。我們坐起身來,突然想往湖邊散步,走在路上,看到了這片江山現在的處境,不禁感慨,不能為國出力,實乃大不幸。